“固若金汤”金融模型的滑铁卢
(2011-08-07 21:03:11)
标签:
财经保尔森华尔街长期资本管理宋体股票 |
一个看似小小的判断失误,就会令投资者前功尽弃。像一个拥有盖世武功的武林高手被点中了死穴一般。这起事件使大家明白了,千万别太过信赖某一个模型或某一种投资理念。
试图控制风险的模型(下)——华尔街的猫腻儿(八)
文/陈思进
然而到了1998年初,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衍生品的仓位约1.25万亿美元,超过其资产的25倍!万万没有料到,这时发生了一起极小概率的事件,使LTCM这艘“泰坦尼克”撞上了海底冰山。
其实LTCM出现败象的征兆始于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但基于基金管理人员对信息不对称的识别能力,败象显露得还不明显。但是到了1998年5月,基金回报率已经大幅下跌至亏损,为-6.42%,至6月进一步降至-10.14%,总资本减少了4.61亿美元,从而导致7月份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套利业务退出该基金。
而LTCM最致命的亏损,是在1998年8月至9月,那期间因苏联解体,发生了俄罗斯政府的债券违约,从而导致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惊慌失措的投资者纷纷出售日本和欧洲债券,改为购买回报率较低,却相对稳定的美国和德国国债规避风险。这样一来,LTCM所卖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而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却全面下跌。也就是说,原本所期望的正相关变成了负相关,结果两头亏损。截止到8月底,基金资本共损失18.5亿美元。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想想看,该公司盛名远扬的年回报率接近40%,转眼间便犹如过山车般飞行至谷底,在9月的前3个星期,LTCM的资本还有23亿美元,到9月25日就只剩下了4亿美元,而其账面上无法兑现的资产却仍然超过1000亿美元,说明这中间的有效杠杆比率超过了1:250。
LTCM的电脑自动投资系统,面对这只“黑天鹅”——原本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错误地不断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规模。换句话说,以如此的杠杆比率押对了宝,盈利可以是250倍,如果押错了,其亏损也可以是250倍。 从“长期资本管理”(LTCM)公司的如日中天到骤然崩溃,不过短短四年,恰恰验证了“没有一个模型能够担保你稳赚钱”。“梦幻组合”拥有以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专业理论为基础之模型,拥有传奇般的债券套利专家和经纪人,运转的头几年,他们好似掌握了战无不胜的秘诀,回报利润高得令人瞠目。但一个看似小小的判断失误,就会令投资者前功尽弃。像一个拥有盖世武功的武林高手被点中了死穴一般,失败得如此之快,快得连弥补的机会和回旋的余地都没有。这起事件使大家明白了,千万别太过信赖某一个模型或某一种投资理念。
如果要追根究底,LTCM是失败在黑天鹅事件上,也就是建筑在历史数据上的模型错了。因为苏联解体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件,属于黑天鹅,在发生之前人们都没有见过,也无从预料。这就是他们的模型之死穴——用过去的事件来预测未来。
为避免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大崩溃,纽约美联储不得不出面组成了一个债权人救助计划,总金额高达36亿美元。到了2000年该基金遭到全面清算,而基金创始人连同参与者也同样遭遇了“清算”。像高盛的CEO柯赞(Jon Corzine)由于密切参与基金的运作,被保尔森(后来的美国财政部长)领导的董事会政变一脚踢出局,CEO的位置由保尔森接位;一度盛传接位格林斯潘的马林斯(Mullins)也因此事件,接班的希望彻底破灭;而模型理论的创始人舒尔斯和默顿,则更受到了公众的指责。
即便LTCM失败得如此之惨烈,但渴望滞留于游戏场上,不愿轻易退出赌局的豪赌之徒,却好似飞蛾扑火永不休止。LTCM的掌门人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不甘心,在1999年12月又筹组了一个新公司——JWM对冲基金,高举先前LTCM“固若金汤”这一模型的幌子,居然筹集到2.5亿美元资本,继续着LTCM的投资策略,号称将财经杠杆减少到了15:1的标准,潜台词:风险降低了。这次一定万无一失!
不幸,在2007年9月到2009年2月的金融危机中,JWM再次被击中,亏损高达44%,该公司终于在2009年7月被迫关闭。不过,谁敢担保他们不会卷土重来呢?
写到这儿不禁要问:为何人们敢于一次次把钱交给他们?我不得不说,这是人性贪婪使然,希望天上掉馅饼!大家偏偏不信邪:难道小概率事件会一再重复?但是请不要忘记,小概率事件总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比如“9·11袭击”,谁能料到恐怖分子会用飞机撞击世贸双子塔?这类小概率事件在模型中根本无法预测,难道不是吗?
那究竟如何能在这个无法预测的市场中稳操胜券,谁能成为不倒翁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