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闯华尔街》——爱拼才会赢
(2010-07-03 03:12:57)
标签:
陈思进独闯华尔街房产留学爱拼才会赢房价财经 |
前几天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独闯华尔街》,花了3天的时间,被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是由陈思进和雪城小玲夫妻两一起写的。当然,90%的文字是由陈思进,也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完成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留学生到投资银行副总裁”。然而我自己给它加了一个副标题:
“爱拼才会赢“。这是一个普通人物的自传,一个普通的留学生,不是常青藤的名校毕业,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华尔街打滚,从美国到多伦多,再从多伦多杀回华尔街,一步一个脚印,给人的印象就是他那股“拼”的意志。
主角起先并不是主修金融的,而是搞金融软件系统的。然而想要再华尔街生存下去,你光会技术是没有用的。他就一步一步自己学习,慢慢的,他的职位从软件工程师变成了投资银行的顾问,然而爬到了副总裁。一个华人想要再华尔街有立足之地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使你是耶鲁哈佛毕业,你也不一定能够拿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主角的成功我认为和百度的李彦宏差不多,一样把技术转化成了商业价值。然后从技术岗位走向了管理的岗位。
书中的两段关于买房和房价的话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1,如果你准备在一个地方住三年以下,那么租房比买房合算;若是五年以上,那么买比租合算。如果在三年和五年之间,请看第二条。
2,如果房价和年租金的比小于十,买合算;如果大于十五,那么租合算,如果在十和十五之间,那么就扔硬币决定。
以上是第一段话,并非是作者得出的结论,而是一个犹太人。外国人对房子的概念和我们中国人完全不同。他们认为房子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而我们中国人则看得很重,把房子看成了一个归属地,一个家,这也就导致了中国人和外国人买房的根本目的性不同。美国人决定买房还是租房,可以通过扔硬币决定,而中国人则是“房子都没有,怎么结婚!”
购房是为了改善生活,自己居住。只要经济上能够适应,也就是每个月在房子上的开支,不超过家庭净收入的三分之一,问题不大,任何时候都能买房。
相信现在在中国,你想买个房子,超过家庭一个月的总收入都有可能,别说三分之一了,所以在中国买个房子,你就是房奴。然而中国不存在商品房的概念,只是租一个月或者租一年,还是70年的概念,我们都是租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