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学习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课程改革,把综合性学习列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学习的革命,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 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该作一个有课程预设意识的人,能运用综合的手段处理教学各个环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字:综合性学习 预设
综合素养
课程改革,把综合性学习列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学习的革命,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语 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 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该作一个有课程预设意识的人,能运用综合的手段处理教学各个环节。但低年级受年龄特点等的局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存在很大困难。
如何具体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就结合自身对新教材教学,从综合性单元主题活动开展,课文综合性教学,生字综合性性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的认识。
一、围绕单元主题预设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重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新教材编排上分成八个学习主题单元,教师就可根据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新学期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好时节。看着树梢上一点点探出头来的小嫩芽,菜园中成片的油菜花,竹林中冒出地面的小笋尖,小树林里偶尔窜过的小松鼠和林间小鸟的欢叫,孩子们对春天的惊喜被逐渐挖掘出来。这青山绿水,竹林田野就是我们利用价值极高的资源。第二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就是“美丽的春天”。我们根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设计了这样的一组“找春天”综合学习内容。(一)发现春天: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攀下树枝瞧一瞧,蹲下身子找一找,掀起泥土看一看”。学生们有的凑在树枝上仔细的查看,指着米粒大的嫩芽兴奋不已;有的趴在草地上,用小手拨着草找,看见嫩黄的草尖就大叫:“我找到春天了!”;还有的小朋友在竹林里仔细寻找裂缝,希望翻出小笋尖。结束了校园的寻找,同学们并不满足,我就布置回家找,在放学路上在找。汇报时,有的小朋友说:“我在桃树上找到春天了。”有的说:“我在公路边的油菜地里找到春天了!”“我在白菜地里找到黄黄的春天了!”
“我在电线上看到的燕子,那也是春天。(二)画春天、唱春天。绘画,歌唱是低年纪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从兴趣出发学知识,寓教与乐,学习将会是一次快乐的体验。有了寻找春天的经历,孩子们对春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我就让孩子们画春天的画,唱有关春天的歌曲。(三)读春天。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儿歌,诗歌,小故事等简短篇幅的阅读内容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所以,在教学第一组课文的同时,我推荐学生自主朗读书本中附加课文《春风吹》,挑选出《小学生天地》中描写和春天有关的诗歌如《桃花》、《蚕豆花》、《雨娃》等等。许多孩子对这类儿歌熟读成颂,朗朗上口。
二、在课文教学过程中预设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环境中去学语文,是一种自由的学习实践,不是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纯粹”的学习。在新课程教材中,课文大多是以优美,生动有趣的故事为题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预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如《小熊住山洞》一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文情景图,按“观察图找发现”、“根据图说所见”、“比较图说不同”的步骤指导学生说话训练。以下是教学实录:
投影课文插图,“这是刊登在小报上的照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先猜一猜故事写的大概是一件什么事情好吗?”
——“小熊和熊爸爸想造房子。”
——“小熊想造一座木头房子。”
--- ---
“你真是一个“火眼金睛”
,说的真不错。”师顺势指导第一段课文的朗读。先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通过看图猜读的方法完整的将第一段朗读下来。
“小熊和熊爸爸来到了森林里,他们去了几次?他们砍树了吗?”
出示插图,观察思考:“四幅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猜出他们都是什么季节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观察图一)
——“我知道这是春天,因为我看到了满树的叶子,绿油油的。”
——“我看到小熊爸爸背着斧头,他要砍大树。”
“故事是怎么说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认不到的字可以根据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猜一猜。”
——“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叶子,小熊--- ---”
“哦,遇到困难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最后一个字我们刚前面学了,他读什么?”
——“砍”
“再前面两个字呢?”
——“不得”
——“老师,我知道了,小熊舍不得砍。”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到小熊在摸大树,好像很喜欢大树。”
“你真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连老师没教过的字也能猜出来,真是认字的小能手哦。那让我们一起来大声的读给小熊听听吧?”
学生的小脸上带着自豪的红晕,朗读的声音更是充满了自信。接着我让孩子们小伙伴合作,说说剩下的三幅图,结合图猜读图下的文段。
学生围成小组,兴高采烈的讨论开了。反馈时发言踊跃。
——“我知道这是夏天,我看到小熊和熊爸爸身上穿着很少的衣服。”
——“我看见熊爸爸脖子上有一条毛巾,是拿来擦汗的。”
--- ---
——“我看到树上结满了果子,我知道这是秋天。”
——“我看到树上,地上一片白,我知道这是冬天,因为冬天有雪,今天外面也下雪了。”
——“我看到小熊围了围巾,还看见小熊戴了帽子。”
--- ---
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就结合了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图片,综合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识字在阅读中的运用等。
三、在生字教学中预设多步骤开展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对生字教学要求是“多认少写”。相对来是说,要达到如此的识字量,仅仅靠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是不实际的。因此,综合多种学习方法,多渠道的认字、用字就体现出他的优势来了。(一)综合多个途径认识生字。日常生活是学生认字的一个优越环境。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呢?那就要教学生学会观察,有识字意识和兴趣。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收集商标,物品包装等,将课外生活活动中认识的字逐个记录下来制作识字作品并想其他伙伴展示等等。(二)综合多种角度运用生字。除了上述例子中所提制作识字作品的运用方法外,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写“画图日记”。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学生的要求偏高,其实不然。只要教师注意兴趣培养,不加以强求,多给予肯定的评价,这一活动还是切实可行,效果也是不错的。(三)综合找窍门,编字谜,顺口溜等形式趣味识字。在生字教学过程之中,应当教学生归纳、发现规律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合体字可以结合已学过的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对感兴趣的字可以编字谜,顺口溜等。
四、口语交际教学中预设环节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的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就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来看,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条是课堂内训练,一条是课堂外训练。课内训练应该在把握口语交际课堂训练的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各个有利环节,进行说话、倾听、表达、交流的训练,比如在识字教学,课堂教学等等时机。在口语交际课中,也要预设环节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自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体参与而非少数学生的出类拔萃。这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重要,口语交际中综合性学习更为重要。在教学《18、四个太阳》的时候,课文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金黄的树叶邀请他的伙伴们来尝尝果子的香甜”。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说“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当金黄的树叶,在座的小朋友和老师都是你的伙伴,你来邀请我们大家吃香甜可口的果子好吗?”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很多小手举得高高的。谢莉君小朋友站起来。双手做着飞的动作,跑到吴含笑小朋友的位置上说:“小伙伴请你到我的果园里去吃香甜的果子吧?”“好啊!”两个小朋友手拉手“飞”到我身边。我为他们的想象而自豪,又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了,他“飘”到伙伴面前,很有礼貌的说:“小兔,我想请你到我家吃香蕉好吗?”“你说得真好,真会想啊!”我顺势表扬:“能把自己的小伙伴想成具体的小动物了,真是聪明的树叶啊!”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我就让小朋友门和同桌合作表演,自己趁机巡视指导。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就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创设的一个具体口语交际情境,即学习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他用之与生活也源于生活,他离不开日常教学生活和课外生活的大环境,他是一种潜移默化,长期的时刻的熏陶。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或某门具体的 知识,关键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语文 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 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引用 课程专家吕达先生在《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所说的:“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
综合性学习以其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活性等特点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2、郭元祥主编,姜平、胡良君、汪明春编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3、冯铁山《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理与构建》
4、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人民教育》2001年第6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