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铭康V
吕铭康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77
  • 关注人气:2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青岛的兰山路礼堂

(2022-11-04 08:56:09)
标签:

文化

历史

青岛

老青岛的兰山路礼堂

吕铭康

老青岛的兰山路礼堂

现在位于兰山路1号的“青岛音乐厅”,老青岛时是叫“青岛市礼堂”,俗称:“兰山路礼堂”。 与飞阁回澜的青岛名景隔海相望,与繁荣一时的老商业街中山路比邻而居。建于19344月至19357月,系由基泰工程公司郑德鹏设计,美化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因为那时的青岛国民政府,没有一间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公共会堂。1932,时任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决定将第四公园的一大块地皮出售给中国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城银行等一批资金雄厚的金融企业建银行大楼,遂作为条件,由这些金融资本家捐资3万元,建造一座公开的会堂。遂将兰山路上的港务局检疫所拆迁,在原址上开建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凸字形,正前面是两层楼房,中间主体部分三层,轴线居中对称。整个前两层为办公用房,与中部凸出部分同宽的后边为大礼堂。礼堂正门为铜皮包面的木制大门,门两侧是凸出的壁柱,柱顶用花纹刻石。礼堂外墙壁用3遍剁斧石面,正前上方装设大钟。大厅内地面为黑白相间的磨光人造石,厅顶雕有图案。

竣工后公开征名,最终定名“青岛市礼堂”,是当时青岛最大的礼堂,由沈鸿烈题匾。这栋建筑具有欧洲风格,落成伊始就是政府集会议事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1940年起当作戏院,以演出京剧为主,临街设有售票处,后加建化妆室。此时,著名老生奚啸伯来演《空城计》、《伍子胥》等,著名花旦毛世来演《十三妹》等,著名青衣白玉薇演《玉堂春》等。全场可容700人,一个时期上座率不错。后来,“四大名旦”尚小云也前来演出。著名花旦童芷苓非常垂青于兰山路礼堂,曾多次来此献演。一次,她与著名老生李宗义在此联袂演出玩笑戏《盗魂铃》,童芷苓演金铃大仙、李宗义演猪八戒,他们反串演唱“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花脸等行当的各个流派,还“跨界”演唱流行歌曲、地方戏曲和京韵大鼓。李宗义业余爱好篮球,白天则与剧团成员组成篮球队,在太平路小学球场与青岛球队比赛,引来了众多戏迷和球迷。抗日战争胜利时,童芷苓正在青岛演出。喜讯传来,她和青岛的京剧票友共同赶排了《三堂会审》,分别在青岛影剧院、永安戏院和兰山路礼堂公演3场,与青岛人民同庆抗战胜利。1947年初,青岛的陈永玲和许翰英都被北平《立言报》评为“后四小名旦”,他俩载誉归来,即与著名男旦杨荣环珠联璧合,在兰山路礼堂举行汇报演出,颇受欢迎。

为此,兰山路礼堂曾与平度路的永安大戏院、东镇的光陆戏院和中山路北头的华乐戏院,合称为“青岛四大戏院”。不久,青岛又兴起话剧,这里也成为话剧演出的剧场

解放后,青岛不少京剧票友的“票房”都来此演出,许多部门单位的文艺汇演也在此举行。1957年8月,电影《海魂》剧组来青拍外景,赵丹、崔嵬、王丹凤、刘琼等大明星,都下榻在湖南路西头的新新公寓(现已拆),当时他们还曾在兰山路礼堂与青岛影迷联欢献艺。1959年,青岛人民会堂在太平路建成后,青岛市礼堂归市南区管理,时称“市南会堂”,前楼曾一度为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后又作为银行。2006年,修葺一新后改为“青岛市音乐厅”。

 

2012-3-7青岛“夹缝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