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弹与青岛

(2022-05-16 10:09:38)
标签:

文化

曲艺

历史

评弹与青岛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与曲艺》)

 评弹与青岛


《蝶恋花·答李淑一》评弹艺人赵开生于1958年,用苏州评弹的弹词曲调创作,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半个世纪以来,它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评弹《蝶恋花》已经越出苏州评弹和曲艺的领域,成为全国广大文艺爱好者共享得家喻户晓的名作,从而扩大了评弹艺术的影响,于是评弹这个曲艺曲种也就开始引起了大家人们的浓郁兴趣。1963年,上海人民评弹团来到青岛工人剧场演出,其中,最重要的曲目就是由该团的赵开生谱曲,年仅24岁的余红仙来演唱的《蝶恋花》。这样一来,我们青岛原本并不熟悉评弹的观众,都纷纷前来观看。我本来就喜欢京剧和曲艺,当然也去看了一场。

评弹与青岛
赵开生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曲艺曲种。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评话和弹词均以说表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众所周知,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一直爱好曲艺,尤其酷爱评弹艺术。

评弹与青岛
余红仙

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次在青岛的演出,是把余红仙演唱的评弹弹词《蝶恋花》作为首演曲目,既是表达对毛泽东的尊重和崇敬,同时也是因为这支曲子早已耳熟能详,这样先入为主就最能够吸引观众。果然,余红仙的精彩演唱,立即在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又演出了评话《三国》选段、弹词《珍珠塔》等。就这样,青岛的观众被这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和高雅的台风所征服。1951上海人民评弹现为:上海评弹团,是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剧团,也是目前最具实力的评弹演出团体之一。他们长期以来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流派纷呈,各有特色,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怀和指导,尤其是陈云对评弹更是情有独钟,这对评弹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为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用评弹谱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蝶恋花》的演唱者余红仙,生于1939年。在评弹界有唱不哑的金嗓子唱勿煞的余红仙等美誉。她是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用三弦琵琶伴奏,当即就一鸣惊人,好评如潮。随即通知余红仙到上海锦江小礼堂为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演唱《蝶恋花》。为此,周恩来特地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且高兴地对余红仙说《蝶恋花》的曲子谱得很好,唱得不错,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有激情

就在30年后的19931月,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组织苏州评弹“南曲北移”演出活动,具体的做法就是组织来自上海和苏州的著名评弹艺术家,采用普通话来演唱评弹,为的是让这个曲种能够在全国得到进一步的广泛传播。评弹“南曲北移”在北京演出,受到了当时中央主要领导在中南海的亲切接见。看来,评弹与青岛还真是有缘。但评弹本就是吴侬软语具有雅致的特色,如果改用北方话就显得粗犷,水土不服,这可能也是“南曲北移”难以实现的原因所在吧?

 

2017-4-25 青岛“夹缝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杨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