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分类: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 |
抗战胜利后,张志良回到了位于沈阳大南关辘轳把胡同的住宅,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已是物是人非,张志良不免平添许多感慨。
和平的岁月是短暂的,不久,国共内战又开始了。张志良是精明的,他对小儿子张为先这些年的政治身份,不会不清楚。他对国民党官员的腐败看得一清二楚,加之多年来身心饱受摧残,决心不再参与政事。
虽然张志良从20多岁就开始进行实业救国的实践,但是真正大展拳脚却是从1916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这15年是张志良的事业迅猛发展的时期。现在是1946年,一转眼又是15年过去了。这15年却是被日本侵略者给耽误糟蹋的15年,细想起来,恍如是被隔绝的两个世界。如果这后15年的光阴不被毁灭,张志良将会干出多少辉煌业绩啊!
岁月无情的过去了,现在张志良已经步入了风烛残年,也难免病痛的侵袭,自觉得留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虽然儿孙绕膝,可享天伦之乐,张志良也感到人生的美好和温暖,但是,唯有实业救国的志向无可奈何的被中途停顿,仍然使他无限惆怅,难以释怀。
1947年1月,张志良得了病,请医用药,终归无效,在家中溘然长逝。奉天实业界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在灿烂的银河中。
张志良一生以振兴民族实业为己任,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的实业建设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是万恶的日寇打断了他的中国富强梦。张志良逝世的时候,离沈阳解放还不到两年,离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刻,也不过两年多。他终究没有等到、看到祖国富强繁荣的那一天……
高天俯首,云山滚滚致哀思;大地肃飒,草木凋零传悲音。宽宽的四平街(今日中街),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八门八关,知趣的阒然无声,默默的注视着哀痛的人流……
张志良的子孙和族中子弟披麻戴孝,哀痛异常。从大南门外张公馆到沈阳北郊大古城子,迤逦着长长的送葬队伍,一路上白幡飘摇,纸钱纷飞,流不尽的思亲泪雨,理还乱的满腔情怀……
据后来的人们口口相传,张志良的葬礼曾经盛大非常,当地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葬礼的盛况。
参加葬礼的有沈阳军政界的头面人物,还有张志良当年言传身教、鼎力相助,悉心提携的工商界人士;还有大古城子的父老乡亲……
一位曾经受过张志良恩惠的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晚辈的搀扶下,也赶来送葬,见到张志良的棺椁灵车后,哭倒在地:“老天爷呀,你怎么这么不开眼,怎么不让我老婆子替张大善人去死呀……此言一出,更引来哭声一片……
袁金凯也来为张志良送葬,还为张志良撰写了墓碑文字。张志良的墓碑由东北书法篆刻第一大家王光烈篆刻。王光烈为关东三才子之一。张志良墓立有墓碑和神道碑两块。墓碑和神道碑的实物现在已不可见,墓碑的文字和形状也无从知晓,只有神道碑的图片被作者搜集到。以下是张志良墓神道碑的图片:
张志良墓神道碑
神道碑是立于墓道前记载逝者生平事迹的石碑。神道即墓道。逝者事迹在碑的背面记载。
张志良和袁金凯曾经在张作霖手下共事,交情应该不浅。虽然后来袁金凯当了汉奸,张志良则守身如玉,不肯为侵略者做事,两人道不同不相与谋,但是交情总还应该在。作者是按历史事实叙述,不做站队划线。张家之所以采用袁金凯的题字做碑文,只是因为袁金凯的书法在沈阳是很有名气的。
张志良的墓修得十分壮观,仅次于张志良为父亲张玺山修的墓,这是好理解的。无论后人的业绩多么大,总要对父亲表示尊敬,张志良在生前嘱咐过,自己身后坟墓的规格不要超过父亲。
奉天实业家张志良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永远定格在69岁的时间节点。后人充满无限感慨和叹息:
实业巨擘降尘凡,用尽绵薄挽利权。
可惜终未酬壮志,空留遗憾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