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良建立储蓄银行——奉天储蓄总会股份有限公司
(2019-03-09 15:16:00)
标签:
张志良奉天储蓄总会李善普刘东藩鲁宗煦 |
分类: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 |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连载十八
建立储蓄银行(本书二级标题即小标题)
张志良和何廷珊、丁广文、李善普、刘东藩、鲁宗煦、范可宗、汪芝云八个人组成发起人小组,开始紧锣密鼓的张罗。大家首先议定了银行名称,草拟了银行章程,银行组织形式,职事架构等等事项。
银行起名为奉天储蓄总会股份有限公司。本来古今中外,银行名称并没有成例,有叫票号、钱号、钱庄、钱局、银号等等,不一而足。
在中国,储蓄会的历史是,1912年9月由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万国储蓄会。陈光甫于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家银行资本名义上是10万银元,实际上仅7万元。人员仅7人,规模很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年的存款为1.8万余元,到1921年存款为117万元。到1926年时,资本增为250万元。奉天储蓄总会应该算作在中国成立的第三家储蓄会,在中国人成立的储蓄会中是第二家,但是比陈光甫的储蓄银行规模大得多,现在且先不赘述,随着下面的叙述,读者便知端详。
储蓄会就是银行,为什么叫储蓄会?那个时代储蓄会和银行的区别是,银行注重吸收大额存款,不屑于小百姓的零星存款,对于小额存款,一般不付给利息。储蓄会当然对大额存款也是来者不拒,但更重视老百姓的小额储蓄。
奉天储蓄总会股份有限公司起名的含义,是为完全由商民合作开办的股份制银行,谢绝政府投资;该会股东全部由中国人组成,不允许外国人进入,此举首开抵御列强经济侵略的先河;初步拟定分三期发行十五万股股票,每期发行五万股,每股定价奉小洋三十六元,股本总额为奉小洋五百四十万元。八个发起人除了自己认购外,负责向社会招募股份,收缴股款。发起人小组议定,招募股份完全白尽义务,不在所募股款中支取报酬。先印制两万份招股书,如不够再继续印制。俟收齐股款总额达四分之一以上时,即可召开公司创立会。股票面额分为,一百股券、五十股券、十股券、五股券、一股券五种,方便贫富程度不同的人士认购。股票全部为记名式,一经认购并交足股款,即于次日起以月四厘生息,每年支付一次利息。收入股本试行放贷,利息在月息十厘至二十厘。总之,除了不具备发行钞票的权力外,该公司经营近现代银行的一切业务领域。当时奉天省所有的银行,如上述的中国银行奉天分行、交通银行奉天分行、东三省官银号、奉天兴业银行,以及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沙俄道胜银行等外资银行,统统都是发行钞票的银行,这些银行是兼具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钞票和管理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只经营一般银行业务,没有发行钞票的权力。)的性质。只有奉天储蓄总会股份有限公司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凡是官办银行,在旧中国都摆脱不了逐渐衰败的命运,因为官办银行都受权力支配,而权力都是任性的,权力需要扩张时,往往不计财力,入不敷出时,就让银行垫支,银行亏空后,又令银行滥发钞票,将人民的血汗钱盘剥蚕食。所以渐渐的,老百姓吃一堑长一智,有点闲钱宁肯换成金银等硬通货或者干脆锁在箱子底下,再也不存银行钱号。有鉴于此,张志良等人在筹备自己的银行之初,就想出了应对的办法,这就是一方面阐明银行宗旨——决不发行钞票,而是提倡储蓄,崇尚节俭;另一方面在起名上也要与那些坑蒙拐骗的银行钱号有所区别。这就是银行不叫银行,而叫储蓄会的深意。奉天储蓄总会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健康发展,因为都是民间资金组成,所以不受政府控制,可以依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良性运行。
奉天储蓄总会招股事项一经公布,在奉天社会受到热烈欢迎,各界人民踊跃认购,仅半年功夫,第一期股款奉小洋一百八十万元已告收缴完成,超过当时东三省官银号注册资本金一百万元奉小洋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