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镜_
张镜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97
  • 关注人气:6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2012-10-17 14:16:02)
标签:

鸣沙山

月牙泉

骆驼队

分类: 旅游

    上一篇博文写的是游莫高窟,连敦煌博物馆加上,2点半就游完了,对于行程的安排,我一直后悔,前文说过,由于被那本书(我在前一篇博文里叙述过的《中国自助游》)误导,从市内往莫高窟打了个车,打车过程中发现从市内往莫高窟经过敦煌火车站,敦煌火车站在敦煌市内到莫高窟路程的中间,早知这样,从火车站直接到莫高窟就好了,为什么先到市内?从火车站到市内再到莫高窟,白跑了两段“火车站到市内”的路程。那本书上说了,莫高窟有存包处,但是书上没说要不要钱,我想,存两、三个包要个二、三十块钱,就不合适了,结果到了莫高窟才知道,存包处是免费的,那本书该说的不说,多气人啊!

    从莫高窟出来后,有点饿,但是莫高窟这个地方卖食品的比较贵,一碗面条(其实只能算半碗)15元,碗里除了面条就只有一点酱和两、三根黄瓜条,不过也不光这个莫高窟附近这样,想想春天上北京的时候,堂堂北京城,也有宰客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在北京王府井的胡同里的小吃一条街上,曾经买过一碗“北京炸酱面”和一碗“莜面”(我点的炸酱面,我妻子点的莜面。),因为书上说北京炸酱面是特色食品,所以买它,炸酱面和莜面都是18元一碗,结果这家店自己并不做,那个小子收了我们36元钱以后,出去半天,也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面,先把炸酱面拿来了,却原来是用个软了吧唧的小破塑料盒装的,里面的面条也没煮熟,黏拉巴及的,里面放了不一点酱,也不知是什么酱,反正既不是大酱,也不是面酱,有三、两根黄瓜丝,连个香菜叶也舍不得放(也可能“北京炸酱面”不许放香菜),那点面条充其量也就是一两多面粉的量(一斤面粉算3元钱,一两多面条的成本算5角钱,几根黄瓜丝和一小羹匙酱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一个破塑料盒和一双破筷子也算5角,这一碗面的总成本也就一元多钱,看来这一碗面是十多倍的利润啊!);后来莜面也端上来了,我妻子说莜面味道还可以,但就是量太少,恐怕实际面粉量一两也不到。比起王府井的两碗面,莫高窟只能算是小巫。我觉得,现在的人都有点缺心眼,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多,你卖一份赚十倍能咋地?架不住一天卖一碗,仍然会赔掉裤子的。

    闲言少叙,却说我们没有买那个15元一碗的面条,而是买了一袋10元的面包,当然也是不多几个小面包,好在我俩都是小肚子,吃不多,垫吧垫吧就行了,卖面包的女人也问我们有没有《读者》杂志(我前一篇博文说过,旅店主人给了我们两本《读者》杂志,拿杂志游鸣沙山月牙泉门票收半价。),如没有,就给我们两本,我们说已经有了。然后坐上了去敦煌市内的中巴车,每人8元,到了市内,下了车,然后又坐上了去往鸣沙山月牙泉的3路公交车,在车上,司机身旁也放着几本《读者》杂志,问乘客有没有?没有的话,车上也发送。

    还不到下午4点,就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在景区售票处,售票员在《读者》杂志上印着34处景点的那页的“鸣沙山月牙泉”景点上扎了个眼儿,门票收半价——60元

视频:《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景区大门口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骆驼在沙漠上行走,景区出租骆驼,那本书上说,景区有一千峰骆驼供出租。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那本书上说,鸣沙山的骆驼每人次租金60元,又说错了,实际上是100元租一次,围着鸣沙山月牙泉走一个小时左右。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我们没有租骆驼,省了200元钱。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在景区大门口,有个观光车售票处,每人次10元,包来回,我们买了两张,结果又上当了,因为这个观光车只开了1分多钟就到了目的地,谁都知道,观光车不可能开太快,那么可想而知,一分钟能跑几许路程呢?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材料上介绍,古时候鸣沙山是响的,所以叫“鸣”沙山,现在可能不响了,反正我是没听到。材料上又说,下滑的时候,沙子响,我们没有试验,所以也不能确认。但是鸣沙山的景色确实不错,如果没有这个鸣沙山,想看沙漠,就得上“塔克拉玛干”等大沙漠了,但是那些大沙漠肯定没有这个鸣沙山景色好,这个鸣沙山,既让游客过了一把像当年唐朝和尚玄奘那样跋涉沙漠的瘾,又没受着辛苦,不但没受苦,而且获得了快乐。60元钱的门票,物有所值,比游莫高窟的性价比可强得太多了。谁说西北地方小家子气,这个鸣沙山的门票还算敞亮。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攀登鸣沙山的人们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到了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据说,近些年来,受人们“改天换地”的影响,月牙泉水面变小,水深变浅,甚至有时干涸,景区人员便想办法补水,人工维持月牙泉的景色。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边盖了许多亭台楼阁,尤其是这个塔格外引人注目。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在月牙泉边游览完毕,时间才到下午4点40左右,大太阳火辣辣的(戈壁滩上的阳光特别的强烈,特别的晒人,不是一般的晒。)离黄昏还早着呢,之前看那本书时,就了解了鸣沙山的落日景色特别漂亮,所以在黄昏时来游览鸣沙山最合适,可是原来也不知道敦煌这边天黑得这么晚呀(现在得晚8点天才黑,夏至天最长时晚10点天才黑呢。),早知道,应该晚6点半以后再来。现在,只剩下登鸣沙山这道节目了,然而现在登山,用不了半个点就上到山顶,日头也不能落呀,看不到日落的景色呀,怎么办?要不,在这月牙泉边的椅子、凳子上坐着等天黑?可是又没带书(若是有书看,时间倒也不难打发。),干坐着等两个多小时,实在是太没意思了。考虑来,考虑去,决定还是登山吧,日落看不着,就看不着吧。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那个小棚子上写的是“登山处”。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旅游团的游客每人租个桔黄色的布靴子穿在脚上,为了防止沙子往鞋里灌,是旅行社包括在团费之内的项目。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登山的梯櫈,是在两根钢丝绳上连着一根根的木棍,踩着这个梯子上山,可以防止脚深陷沙中,达到抬脚轻松的目的。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从沙山上往下鸟瞰,景区的脉络尽收眼底。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到达了鸣沙山顶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材料上说,被游人踩出的这些脚窝窝,第二天就会自己平复。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现在已是下午6点来钟了,骆驼队的生意更兴旺了。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把那条木板步道去掉,像不像探险队或者勘探队在茫茫大漠里艰难跋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这些骆驼是累了怎么的?趴在这里歇乏,那边许多人正在排号等着骑呢。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图中的棚子里面是排号等着骑骆驼的人群。谁说只有今年十•一黄金周鸣沙山的骆驼才不够用?骆驼啥时都是不够用的,这不?9月13日也不够用。不过,可能平时(骆驼)还不至于累死。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还有滑翔机呢,整的挺热闹的啊!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