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纪录片《人造风景》想到的富士康连跳事件

(2010-05-29 14:27:39)
标签:

杂谈

由纪录片《人造风景》想到的富士康连跳事件

    加拿大著名纪录片导演珍妮弗·柏彻沃尔执导的纪录片《人造风景》获得了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影片对以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多方位展示。通过对工厂流水线、电子垃圾场、三峡大坝工程、孟加拉船厂、天津的煤矿山、浦东新区城市拆迁等等一系列的场景的展示,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撼,看似平白的叙事风格里含着深深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

    影片一开始是一段长达六分钟的工厂流水线工作场景,这个视角好像一个参观工厂的人从工厂的这一头走向工厂的另一头。在庞大的工厂里面,视线所及之处是一个个穿着统一工作制服的工人站在长长的流水线前忙碌工作的情景,他们带着麻木的表情不厌其烦的,机械的,熟练的,重复的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组装。影片其中一个镜头展示了下班后,一个劳累工人趴在流水线上睡着了。

    接着,导演又用一段长长时间展示了工人上班之前的场景:清晨,密密麻麻的穿着统一颜色制服的工人分成各个小组一条长长地路上进行上班之前的小会议,组长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话和训示,旁边是和他们制服一样颜色的厂房。

    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了最近备受关注的富士康连跳事件,短短一年之内在一家企业里发生了十几起跳楼事件。富士康作为一个庞大的电子加工和代工企业,拥有几十万员工,据说,富士康下班稠密的人流从厂区涌出比深圳最繁华的街道的人都多,这样一个企业和纪录片里面的工人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从纪录片真实的场景里我们或许也可以理解和感受到,在富士康,为什么如此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和工业化时期,生活在社会变迁环境里的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碰撞。对工业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的产业工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由农民工转化而来,文化程度不高,怀着对未来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工厂,企业成为了工业化浪潮中的一颗螺丝钉。然而他们又是失语群体,能力的欠缺和渠道的缺少使他们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对他们的了解也存在种种刻板印象,所以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词:异化。人成为工业化的产物,站在流水线前的工人面对的机器就是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本身也是流水线上的一台台机器,没有思想重复的做着同一个动作,人的思维变的异常简单,就像流水线似地成为直线型思维。然而,人毕竟不是机器。人有疲惫的时候,有压抑的时候,有烦躁的时候,而这些需要排解和调节,如果没有合理的渠道宣泄就可能发生很坏的情况。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将人当作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工厂的管理也过分物质化和标准化,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过分追求效率,以致人在工作过程中像一个机器零部件一样冰冷,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因这种高效的管理变得冷漠。这种环境中的人们感觉不到成就、尊重,只有挫折与疲惫。富士康的员工平时很少交流,在偌大的厂区里很寂静,在宿舍里人们很少交流,唯一的交流机会就是工作期间的命令,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压力与疲劳得不到有效发泄,看不到希望的灯塔,这才导致如此多的人选择自杀来获得解脱。然而他们又怎能想到,在他们跳下的那一刻,他们的家人所承受的痛苦又有谁来承担。

    现代化转型是为了发展和提高,转型又伴随着牺牲和痛苦。西方国家的社会转型经历了好几百年,期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的社会转型存在着危机,因为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肯定也是史无前例的。同时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社会转型中的经验,趋利避害。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才能减少类似富士康连跳这类事件的发生,这样的责任落在政府和社会每一个人的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