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中考作文新题预测二

(2021-02-18 16:37:23)
分类: 作文教学
原创 养育语文 金星闪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2020-04-24金星闪按:

 

    语文教育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本领,实现个体生命的“人心、人性、人格”的养育,引领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修养的文化人。这个文化的素养,体现在语文能力上,就是“听、说、读、写、思、结”的能力,而“会说会写”则是能力的核心,因为这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语文”的“语”,左边“言”,右边“吾”,合起来意思就是我要说话、我要写文。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把我想说的话变成文字。无论语文教育怎么改革,无论是讲核心素养还是素养的核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没上来,谈语文教育改革就是在扯淡。

    我又一向认为,只要有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就要研究试题,而且要大胆地研究。优秀教师都应该是命题的专家。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全国中考作文试题中有明显回升趋势。在本人统计的2019年全国108个考区134道中考作文题中,全命题作文占43.3‰,半命题作文占17.9‰,话题作文占11.2‰,新材料作文占27.6‰(含情境作文),一扫10多年来一直在10‰以内徘徊的劣势。其中情境作文命题,浙江省考区在全国独占鳌头。这一命题新动向值得师生备考时关注。深圳中学南山创新学校商利民老师的两个命题预测和导写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材料作文:理解生活,发现生活

深圳市深圳中学南山创新学校 商利民

命题关键词:生活、理解、发现

【押题展示】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对“生活”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三种:人或生物的各种活动。如:文化生活、校园生活、蟋蟀的生活等。活着;保存生命。如:民非水火不生活。生计;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读了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生活、发现生活的?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押题理由】

人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更是千差万别。本题以“生活”的三种释义为材料,引导考生审视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主动思考生活的意义,及其丰富性和复杂性等,淡定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本着“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的思维方式去积极应对生活,感悟生活。

【命题解读】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中心词是“生活”,题目材料提供了“生活”的三种释义,然后要求考生思考材料,围绕“你是如何理解生活、发现生活的”构思行文。

“生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直接以“生活”为题目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假大空,缺乏可读性。那么,针对这道题,我们该如何打开写作思路呢?这就需要我们透彻理解材料给出的“生活”的三种释义。根据第一种释义“人或生物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写文化生活、校园生活,也可以写家庭生活等。根据第二种释义“活着;保存生命”,我们可以探讨活着的意义,如写我们不能单纯地活着,而应让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等。根据第三种释义“生计;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写社会底层人物为了谋生而常年奔波的故事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写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深刻的主题,不能简单地为写“生活”而写“生活”,否则,文章就会流于表面,很难得到高分。

【立意参考】

立意1:写课余生活,“我”的生活“我”做主。之前,“我”的课余生活都是父母“精心”安排的,为了让“我”成为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要求“我”学跆拳道、街舞、围棋、轮滑……“我”被迫学习,却都浅尝辄止。“我”认识到这种被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我”自主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立意2:聚焦平凡之人,感受生活之美。“我”和父母到凤凰古城游玩,这里的人们生活惬意,有的人以撑游船为生,有的人以卖手工艺品为生,有的人以开民宿为生,还有的人以为游客唱歌为生……这里的人们生活虽平凡,却展现了生活朴素的美。

立意3:写文化生活,展现时代新风貌。“我”放假回家,正赶上村里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好戏连台,高潮迭起。“我”后来得知,这些演员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脱贫之后尽享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我”不由得赞美起新时代新生活。


【备考范本】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一考生

初三的生活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加上老师的絮叨,这一切让我心烦意乱。

周末,我回到了农村老家,虽然身体已经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心却始终是烦躁的。拿起作业,又放下,坐在桌前,我的心早已不知飞到了何处……透过窗户,我看到院子里,爷爷正在不紧不慢地在菜地里松土,奶奶正在仔细地翻着晒在院子里的菜干,院门口的那只小狗正趴在地上睡觉。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而我的心里依然感觉烦躁不安。于是,我站起身往外走,当我走出堂屋的大门时,正好听到了爷爷奶奶的对话。爷爷说:“这片菜地松完土,种什么菜合适呢?”奶奶并没有理会爷爷的问题,说道:“你看我晒的菜干,多好,就是不知道孙女喜不喜欢吃呢。”

奶奶答非所问,我有些想笑,于是故意说道:“今天的阳光真好啊。”奶奶见我出来了,连忙说道:“乖孙女,你看看奶奶晒的菜干,喜欢吗?”我回道:“喜欢,只要是奶奶做的,我都喜欢。”爷爷这时说话了:“爷爷给你种菜,喜欢吗?”我连忙点点头,并问道:“你们常年劳动,不觉得烦躁吗,没有过懈怠吗?”

这时,爷爷停止了松土,站直了腰身,看着我说:“你是不是对学习懈怠了?”我点点头,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爷爷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生活中没有烦恼,让你烦恼的其实是你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只是生活的呈现方式不同,比如,学生主要是学习,农民主要是耕种,演员主要是表演。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不骄不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爷爷顿了顿,接着说,“我和你奶奶劳作了大半辈子了,早就融入了这种生活,也发现了其中的美好,自然不会懈怠了。所以呀,孩子,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当你发现其中的美好后,就不会有烦恼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重重地点了点头。

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浮躁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懈怠时及时反思自己,从容不迫,淡泊闲适,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余晖斜照,我眺望着远山,内心的烦躁消失殆尽。

【得分亮点】

结构严密,主题鲜明。文章开篇交代“我”的心烦意乱,中间部分以爷爷奶奶的平和从容反衬“我”的烦躁不安,结尾指出“内心的烦躁消失殆尽”,首尾呼应,结构十分严密。文章由“我”的情绪变化串起全文,通过爷爷的话揭示文章的主题,结尾简单作结,主题鲜明。

描写生动,语言流畅。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不紧不慢地在菜地里松土”“仔细地翻着晒在院子里的菜干”等,将爷爷奶奶劳作时的情态细致地刻画了出来,描写十分生动。文章语言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自然活泼,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