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基本面分析 |
敬天向善:企业优秀不优秀,都要对比着看!抓住影响成长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是否是竞争优势被侵蚀?还是其他原因。伊利成长性放缓很明显是行业性放缓以及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增加所致,但其相对于其他乳企的竞争优势正在进一步扩大。
伊利三季报,或许没有那么糟
3天前来源:雪球
写在前言:本人持有伊利,仓位在20%多点,以下文字主观性强,谨慎关注
$伊利股份(SH600887)$
三季报出炉,根据这段时间伊利不死不活的走势估计季报不会好到哪里去,且三季报的报表内容很少看不出什么东西,本来无打算码文的,后来初看了一下雪球对伊利三季报的一片哀嚎,悲观之言不觉于耳,于是打起精神准备好好看一下到底有多不好。基本财务数字如下图所示
初看上去,心凉了半截,净利增速只有2.23%,ROE竟然降低了1.61%,这两个关键指标太出意料了,糟糕透顶!没办法,只能分指标拆开
1:营业收入
三季度单季度157.3亿,去年同期14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8%,考虑到今年的经济情况和消费环境以及同行业光明,蒙牛的数据,这个收入已经实属不错了。再拆开今年三个季度的数据看,第一季度营收149.9亿,第二季度148.6亿,三季度157.3亿环比增长的数据非常不错啦。收入端是唯一的安慰!
2:毛利
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毛利率都是上升的,所以毛利也不是影响利润大幅降低的原因。
3:营业税金占比很小,且比去年同期还是下降的,这个也不是原因。
4:费用
销售费用:太吓人,3季度单季度销售费用36.5亿,去年同期只有23.87亿,增加了13亿,这个是影响利润的主因啦,细扣这个就能明白利润减少。半年报总的销售费用是60亿,拆开季度看,一季度是31.8亿,二季度是28.3亿,三季度暴涨至36.5亿。2014年拆开单季度分别是27.2亿,25亿以及23.9亿,按道理三季度应该费用比较低。
且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母公司的销售费用,母公司三季度的销售费用是31.3亿,去年同期是17亿增加了14亿,母公司一季度的销售费用是24.5亿,二季度是20.5亿,这个与单季度环比看三季度母公司的销售费用增加的幅度异常。
销售费用拆开看无非是人工薪酬,装卸运输费用,广告费用以及市场促销费用。人工薪酬与装卸运输费用半年报分别是9亿和16亿,折算到单季度就是4.5亿和8亿,,运输费用与销售的货物有关,这项应该变化不大的。职工薪酬费用不可能增加那么多,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可以推测出来,一季度是13.56亿,二季度是17.7亿,三季度是16亿,如果职工薪酬大幅增加,现金流量表中应该有所反映。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广告费用的大幅增加啦。本身广告费用也是销售费用的大头,半年报是31亿,考虑到三季度正好是本季《爸爸3》的热播时间,本季爸爸3的冠名费用据说超过5个亿,这5个亿的冠名费用很可能是反映到当季的费用里面,而广告营销费用主要计算在母公司的销售费用里面,结合三季度母公司的销售费用暴涨,这样联系应该在逻辑上说得通。(我一直认为伊利高价冠名爸爸3是最大的败笔,性价比太低)
还有一个间接的证据就是上市公司$腾信股份(SZ300392)$
的报表,众所周知伊利是腾信的线上主要客户,根据腾信的半年度报告&三季度报告看
上面两张图片分别是腾信的半年报&三季度报的对主要客户伊利的描述,伊利在三季度在腾信投放的广告业务收入是2.35亿,而整个上半年伊利在腾信的投放广告业务收入只有2.94亿,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伊利3季度投放广告的力度。
所以个人猜测,三季度销售费用暴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伊利广告的投放,众所周知,广告是有滞后效应的,那么对于伊利全年的费用控制来看,四季度可能就是一个低点,所以费用也就不那么可怕啦。
如果我的推测属实,那么伊利的三季报就没有必要那么悲观(最怕的就是行业不景气,蒙牛等奶企竞相降价去争取市场份额,各大乳企通过增加促销费用去抢占市场),虽然整个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景气度在下降,但是根据伊利官网的三季报说明,伊利的市场份额还在提升,对比光明和贝因美那惨兮兮的报表,伊利的股东真的没有必要这么悲观。@疯狂_de_石头
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