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据解读片仔癀麝香资源的紧缺

(2012-08-24 09:26:43)
标签:

股票

博主注:打大点儿,1000条麝的存栏数量能满足10万粒片仔癀。

即片仔癀要想保持现在的年产250万粒的产量,就得有25000条麝的存栏数量。

而,现在片仔癀只有1500条麝。

到2015年国家取消麝香配给,那时,意味的是天然麝香的基本枯竭。

片仔癀要想维持现在250万粒片仔癀锭剂的产量。

是否能在短短的这两三年,把麝的存栏数量增到25000条?

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黑天鹅预计片仔癀的必然结果,就是价格是上去了。

但是,产量在未来的几年会减少。而且会急剧减少。

国宝大藏家以及不变的投资两位朋友,跟我讲的关于喜事糖果的案例。

说,片仔癀的经营模式就是喜事糖果的模式。

即,让产量低速增长,永远保持其稀缺性。然后,不断的根据市场供需,缓步提价。

对于这种观点,我今天一大早就打开电脑,不断寻找数据。

我的结论是:如果片仔癀早几年意识到麝香原料问题的严重性,那它就会大手笔的砸钱,想方设法扩充麝的存栏数量。但是,今天,在可预知的未来几年,结合现在片仔癀的进展。我想,它都不能维持现在的250万粒的产量,如何去走喜事糖果的路?而喜事糖果的产品原料根本就不是问题,所以它才走出了自己的这条路。

 

下面的数据解读为某位朋友在2010年时期给麝香资源的供给做的非常之乐观的情况说明:

再看历年的产量情况:

  •   民国初期,得片仔癀配方嫡传的延侯和尚(俗名黄拢)还俗,娶漳州馨苑茶铺李珠为妻,自此,茶铺兼制售片仔癀。当时,年产仅数百粒;每粒重一钱 (3.125克),售价银元5元。
  •   1956年,2432粒,全部出口。
  •   1957年片仔癀停产。
  •   1959年恢复生产,产量4288粒,出口2182粒。
  •   6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15.73万粒,出口14.30万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90.91%。
  •   1966年产量最高,为5.84万粒,出口5.74万粒。
  •   7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287.65万粒,出口269.31万粒,占产量的93.62%。
  •   1970年产量为7.44万粒
  •   1973年为29.93万粒
  •   1977年为 37.87万粒
  •   1979年为69.18万粒。
  •   80年代,漳州制药厂共生产片仔癀1705.04万粒,出口907.82万粒,占产量的53.24%。其中,
  •   1988年片仔癀产量最高,达245.06万粒,出口148.42万粒。
  •   1990年,漳州制药厂生产片仔癀184.33万粒,出口77.92万粒
  •   2003年上市前,年产200万粒
  •   上市后,年产规模可达到250万粒
  • 。。。。。。
  •   2009年,年产规模:204万粒(2011年3月12日更新,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9883d0100l5v1.html


算算对麝香的需求情况:

250万*3%*3g=2500000×0.09g=225000g=225kg
每粒片仔癀质量是3克,含天然麝香3%,合计含0.09克
不考虑损耗,生产250万粒需要天然麝香225千克。

每个成年林麝一年产麝香按照20g计算,需要225000/20=11250只麝
考虑到雄雌各半,不考虑幼麝(产麝量为成年林麝的1/8),最后成麝存栏数量达到2万多只才能完全满足当前单一淀形品种的最大产能的需求。
如何再加上片仔癀软膏等其他品类的深长,那需要的麝香更多。就别说扩大再生产了。
 
回复:
    “每个成年林麝一年产麝香按照20g计算”,这个难以达到,而且1-3年才能提取一次。

结合这样的原材料规模,看看麝香基地建设情况:
1. 片仔癀的四川养殖基地在07年签订合同的时候只有320多头,根据公司09年7月份的报导【2009年7月1日,在科技局局长徐建成及分管副局长蔡亚河的带领下,科技局相关科室领导一行在我公司潘总的陪同下亲临我公司在四川米亚罗的养麝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我市新闻媒体也高度关注,漳州电视台也特别派出记者吴为全程参与报道。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研究,成年麝成活率为 95%以上,幼麝成活率为80%以上,同时08年完成征地10亩用于圈舍扩建,现已扩建完成,存栏量扩增一倍。】,09年上半年,存栏数达到600头,按照每一头雌麝一年产一头幼麝的繁殖速度(年增长率为50%,假设成活率达到100%),从09年7月份的存栏量600头计算,在7年后(2017年)的林麝存栏数为:
600×(1+0.5)^7=1.025万

2. 再考虑到陕西基地建设,到2017年,顶多也只是多1万头。

目前公司的存货加上每年从国家购置的原料,只能满足5-8年的生产。也就是说,到2017年左右,公司的原料可以达到自给。


算一下:

10万粒片仔癀,需要麝香:100000×0.09g=9000g
需要存栏数:(9000/20)*2=1000

这样算起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片仔癀理论上就每年可以新增10万粒的产量。
  • 第一年(2011年):10万粒
  • 第二年(2012年):10+15=25万粒(从10万基数开始,按照年增长50%计算)
  • 2013:25×1.5=37.5
  • 2014:37.5×1.5=56.25
  • 2015:56.25×1.5=84
  • 2016:84×1.5=126
  • 2017:126×1.5=189

去完库存话之后,以后的产能就可以按照50%的增速进行了。



艰难历程:

  • 公司上市之前,于2002年就与“四川养麝研究所”(中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签订养殖林麝协议,于05年合同执行失败,自动失效【失败的原因是无法向国际濒危动植物公约组织申请注册】。
  • 07年7月,终于找到四川林业局,收购米亚罗养麝基地。
  • 09年2月份开辟第二战场,在宝鸡凤县(中西部比较著名的林麝养殖基地,几乎家家养麝)成立第二基地。

片仔癀实况调研(sts19191)

  

    2012年2月27日下午,带着博友们关心的一些问题,特地跑了一趟香港漳龙公司,向公司总经理黄张强、副总经理林纬奇等人进行咨询。有关情况如下:
 
1、片仔癀既然供不应求,为什么不扩大生产?
    答:近两年来,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的产量还是有所增加的,但非常有限,主要是受到原材料麝香的限制。我国自加入《濒危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后,在2003年开始对麝香的流通和使用进行限制,目前中药企业只有片仔癀、同仁堂等少数几家可以按规定限量使用。公司在生产使用麝香前要报批,进口麝香(主要是俄罗斯、阿富汗等地)也要事先报批,产品出口也要报批,程序要求都非常严格,要大量生产是不可能的。
 
2、麝香的供求及库存情况?
    答:麝这种动物性子刚烈,难以生养。繁殖出来的母的居多,而只有公的才能生成麝香,每只也就生产几克,因而投入大产出小,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少。还好现在很多企业都不能够私自使用,公司就向这些企业和个人进行收购,价格是逐年上升,成本逐年抬高,也因此只能逐年提价,但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需求仍远远无法满足。
    目前,公司的天然麝香是有一定库存的,但要报批才能使用,不是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有严格的使用量规定。个人估计5-10年内满足生产应该没有问题,但更长时间则要看国际存量和养殖的进展情况,这方面难以估量和把握。
 
3、公司有何应对之策?
    答:对于天然麝香,唯一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国际公约》不允许使用了,那就没办法了。但是人工麝香没有问题,目前也已经有生产成品,只因尚有天然麝香可用,就没使用人工麝香予以替代。
    人工麝香的效果肯定没有天然的好,天然麝香含有多种有效成份,有些是未知的,人工麝香难以做到完全复制,只能就主要成份进行合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片仔癀长期存在是没有问题的,产品和品牌也是无可取代的。
    公司目前在四川和陕西有两处养殖基地(高寒地带才能生养),也有指导农户进行个体养殖,但目前还未形成规模,产量较小,由于难以生养,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
 
4、国内外销售情况?
    答:目前公司生产总量满打满算不足2500箱,海外每年销售大约1000箱,再多也没办法,因此每个经销商每月供应量只能在3-5箱(对之前数据进行更正,上文为2-3箱),香港有6个经销量,每年就销售300箱左右,其余则销往东南亚等国外地区。3年前海外销售占比较大,与国内相较大约为6:4,近两年国内外为5:5,现在则是国内销售更好,国内外之比大约是6:4,增产部分主要是应付国内的需求。
    公司创汇去年大约5千万美元,再次突破历史新高。海外部分,2月初供给经销商的价格是每盒3050港元,现在已经提升到3150港元但需求仍是源源不断,经销商也只能等待配额。
 
5、归真堂事件对片仔癀有否影响?
    答: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片仔癀的主要原料麝香是一种腺囊分泌物,相当于是肚脐屎,是生成于表皮外的,不是躯体器官的提取物,对躯体毫无益处,而且1-3年才提取一次。动物保护组织以及社会上一些成员对归真堂反应较大,主要是觉得对胆汁的提取过程较残忍,每天都要提取,对身体有损伤。
 
6、公司每年都大比例分红不送股?
    答:公司是实实在在的赚钱企业,在国家所有中成药单品种中创汇第一,也没有更多需要投入再生产的,而且公司是要上缴一定利润给国资委的,这跟民营企业不同,所以分红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对于长期股东来说,分红也比送转股实惠,但由于公司股本较小,随着普药、化妆品、日化产品等的发展做大做强,股本进一步扩张也是必然的。

郑重声明:转载本博客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