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标签:
元气报身气种子气根本气心物一元念力心力长养气与弦 |
分类: 南怀瑾、叶曼、刘雨虹 |
南怀瑾老师讲“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上)
(2012-05-03-10:15:05)
标签: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安那般那呼吸,分类:南师开示(生命科学)
【南怀瑾老师为田青先生《禅与乐》一书的题词】
正文:
呼吸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佛学说的生灭法,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一来一往,也叫如来如去。
其实呼吸进来有停留在里面吗?没有,不可能。不停留在里面吗?也不可能。
注意《达摩禅经》有秘密告诉我们,大阿罗汉的修行经验,这个一呼一吸叫“长养气”,保养用的,也就是安那般那。
另有两种气,他提出来,没有告诉我们在哪里,是最高的秘密,一个叫做“报身气”。
我们这个业报身体,在胎儿里成长这个气,那个时候只有脐带,没有呼吸,那个是报身气,业报之身来的,是—种能量的变动。
另一个叫“根本气”,就是说男女那个精虫卵子碰到的时候,有一股力量,那个气是根本气,是个动能,就是行阴,所以一共有三种气。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生命在呼吸的风大,婴儿开口“哇”!“啊”!这一叫是什么?安那,先开口。这一哇一叫,鼻子里头自然的空气,吸进来了(般那)。
然后婴儿鼻子开始呼吸了,这个生命是这样过来的,呼吸如果不进来,这个婴儿就死了。
所以我们现在鼻子能够呼吸,这是后天的呼吸,后天生命的气。
我给古道他们讲《达摩禅经》,这叫“长养气”。这还不是真的气,不是道家说的“先天一炁”。
那个婴儿在娘胎里头,七天一个转变,成长成人,那个是“报身气”,也叫做报身的业气,有善业恶业,所以每个人身体不同。
至于入胎的时候,这个精虫跟卵子一搅变成胎儿,那个功能是“根本气”。
所以我笑这些唯识学家,九个缘有个“根本依”,根本依是什么东西啊?
唯识学家认为根本依是习气。
其实根本依是真的一个功能,就是入胎的那个根本气,同现在的呼吸气三种不同。
三种不同,听到没有?所以婴儿一出生,开口哇,他鼻子、嘴里先安那出气。所以“阿”是开始,然后般那鼻子气进来了,拿现在讲,这个吸进来的空气,是现在科学讲的氧气。
大家都晓得生命,氧气吸进来到身体,就变成碳气瓦斯呼出,碳气是有毒的。所以我们吸气进来以后,一定又想呼出去了。后天的生命活着,主要靠鼻子吸啊呼啊,吸啊呼啊,呼吸来往,这叫安那般那,要先懂这个原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
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呼吸。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的。
我们粗的呼吸叫做喘,喘气;比粗的呼吸缓慢的,叫做呼吸的气;比呼吸的气缓慢的,自己也听不见,感觉不到,好像鼻子也不呼吸了,那个叫做息;都属于风大的范围。风、喘、气、息,次序是这样的,搞清楚了吧!
这种讲法,只是把现有生命的风大与气,以及息的关系加以解释。
真正的佛法,关于风、喘、气、息,只是对现有生命来讲的。这几部分非常重要哦!
这是关系我们生命的存在。如果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修行叫你们先注意这个。
我刚才强调了三次,这是对现有生命讲的。
那么在佛学里头,这方面有个名称,叫做“长养气”,现有生命的气,是这个情况,这还不是生命本有的气。
一个胎儿,在娘胎里没有牙齿,鼻子没有呼吸,只有脐带跟母亲的身体连着,这个大家都知道。
现在医学研究,母亲把饮食经过消化吸收后,变成另外一种营养,通过脐带送到胎儿身体里来。
那种营养,长成胎儿的细胞、肌肉、骨头,成为整个的身体,这其中的变化一时也讲不完。
胎儿成长,七天一个明显变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婴儿出生。每个七天,生出身体哪一部分,长哪一部分神经,很详细的。这个胎儿的成长是个大的科学,要整合现代的医学、脑科学讲,一时讲不完。
胎儿通过母亲的脐带得到营养,但是生命的成长,主要是“气”。
“气”对胎儿来讲不是呼吸哦!
释迦牟尼当年在印度用梵文讲的,但是后来印度没有保存,都在中国译的佛经里。
这个“气”,刚才我们讲的呼吸的气,叫做“长养气”。
但胎儿这个“气”,就不叫“长养气”,而叫“报气”,也叫“报身气”,是果报来的。
中国道家把这个叫做“元气”,这个就不是呼吸的气了;胎儿在母胎还没有呼吸。
经过三十八个七天,最后一个气,使胎儿倒转,就出胎了。
医生剪断了脐带,挖出了嘴里的血块,外面的气从婴儿的鼻子进去了,婴儿“哇”的一声,呼出了生命的报气,鼻子吸进了气,就是“长养气”呼吸开始。
这个长养气进来、出去,进来、出去,没有了,呼吸一停止,人就死亡了。
所以我们讲这个气,风、喘、气、息,是存在于现有生命活着的这个阶段。
从婴儿脐带一剪断开始,这个长养气随时随地在用了,叫呼吸。吸进氧气,到身体内变二氧化碳,身体不需要二氧化碳,必须要排出来,所以要呼出去,一呼一吸,永远在那里这样呼吸。
这样产生了印度的瑜珈,被密宗吸收了,变成密宗这些法门,变成修禅定的一些方法。
瑜珈,密宗,禅定,这些都吸收了这个元气的道理,才讲气脉问题,就是气跟脉的关系。脉是身体上生理的变化。
在认识生命以后,才进入到后面还有的那个能量,那个能量姑且叫气,在佛学里叫做“种子气”,相似于现在量子物理学所讲的那个最后最后的东西,要到这一步很难了。
佛说,人全身的气脉大概有十万八千条。
比如一块牛排,一条一条肌束纤维,就是一条脉。
所以,人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条脉,你就有个概念了。
种子气的气是空的,通量子物理学。种子气是心物一元的,是念力,也是心力。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转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v3n.html
南怀瑾老师讲“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下)
(2012-05-09-10:42:13)
标签: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安那般那入胎,分类:南师开示(生命科学)
【太湖大学堂里盛开的玉兰花】
正文:
佛告诉你,修安那般那首先要有个认识,生命的气,大原则分三种:“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第一种,长养气,这是中文的翻译,就是使人活着、成长,就像植物的肥料,动物的饮食一样,保养你,使你身体有生命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四个字,就是安那般那;死亡的细胞从毛孔排出去了,新的细胞生长,其实就是安那般那;这属于长养气。我们的一呼一吸,就属于长养气,成长、保养,“长养”两个字,就是这个意义。所以大家看了中文,以为就懂了,其实没懂。
关于长养气,这个内容详细讲很多啊!是个大科学。长养气里头又分四层:风,喘,气,息。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呼吸了。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
喘,譬如我们的呼吸,一般呼吸叫“喘”,喘气的喘。有一种呼吸道不好的病叫哮喘病,一般普通人,身体都不够健康,也有轻度的哮喘病,呼吸只到喉咙,到肺的这个表层为止。
呼吸有声音的,尤其睡眠的时候,静下来听得很清楚;感冒鼻塞时,那个声音更粗了,这属于喘。
喘是外风和身体内部的风,互相矛盾阻碍,互相争斗,为了打通气的管道而发生的。所以讲到这个,不是这样简单的,要脑科医生参加,等我们仪器到了再谈。
所以一般呼吸,是由鼻腔呼吸;鼻腔这里头很多的脉,等于现在讲神经,很细很细,有几百种脉。
修到能在某一个部位呼吸,那就不是用鼻腔,只靠这个部位呼吸。你拿一个骷髅来看,鼻子这里有个洞,三角形的,这个边上的呼吸。
这是大概讲,还不详细给你们讲,你们还不到那个程度。
这是讲长养气的阶段,喘属于风大的作用。
长养气是生命的功能,同地球的大气层连带的。
所以,假使超过高空,在大气层之外,这个气就变化了,那个是真空,所以航天员要受训练的。
假使不带氧气到太空,超过大气层外面,只有得了四禅定的人,也许没有关系,也许哦!因为不需要长养气呼吸安那般那了。
长养气,第三步是“气”。
气的阶段不喘了,譬如修定的人,静坐坐得好,好像感觉鼻子没有呼吸,或很慢很轻微来往,这个属于气了。
所以修持方面讲的气,不是现在美国翻译的那个。当年在美国,我说这个“气”翻不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不是普通空气的气了。
中国古代是这个“炁”,“无”字下面四点,无火之谓炁,好像没有作用,可是还有往来,很久很慢,偶然有一下往来的作用,似乎没有感受,没有风、没有喘,那个叫做气了。这是拿人来讲的。
讲到这里,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这时要药帮助吗?这是个问题,其实从开始修持,最好懂医药。
学佛的,学神仙丹道的道家,是注重药物帮助的,这一种帮助叫助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靠内在的修持。但是懂药很难,所以道家修神仙的炼丹,就是这样来的。
这样简单答复她提出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懂药懂医,所以菩萨要学五明,要懂医道,她问的问题很对。
用药的道理,是打通你身体内部的障碍。其实普通佛学告诉你,有七万到十万条脉管,是微细的气脉所走的路,一有障碍,内部就有病了,只不过,人不觉得自己有了病。
用药是一种助缘,帮助减轻你的病痛,打通一点气脉。
但是,修禅宗同有一些密宗(不是黄教达赖这一派)完全靠心力自己把它转化了,像白教噶举派走禅的路线,就是靠自力,但心力要非常坚强!
念头随时能够空掉的,气脉自然可以转变,这一步功夫是非常非常难!
所以讲,念咒子,学密宗的这些,都是初步打通气脉的一种方便法门,只是借用的,一种变相而已。
现在简单地讲到这里,属于第一个长养气,第二个,就更难懂了。
进一步就是你问到“息”的问题了,叫做“报身气”,或者“报气”、“业报气”,由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
长养仍是外层的,内层的叫做报身气。
报是业报,是生命的根本,就是某个时候,男人的精虫跟女人的卵脏碰在一起,我们这个灵魂被这一股业报气裹进去,很快,快速得不能形容,哈啦哈啦都来不及,已经搅进去了。
像搅牛奶一样,三缘和合变成一个生命。这个精虫卵脏灵魂一搅进去以后,七秒钟,不,还要快,快速变化,七个数字一个变化,七天一个大变化。
胎儿在娘胎里头,三十八个七天,九个多月,这个时候没有呼吸,靠脐带跟母亲的身体连到一起,嘴巴鼻子都不动的。
可是,从他的脐带把母亲的营养吸进来,包括这个生命的气,吸进来充满,所以嘴里有很多脏东西。
这种叫业报的气,没有鼻子呼吸作用,只有这个生命功能,自然使胎儿成长了。
佛经粗浅地告诉你,变成胎儿以后,每七天一个大的变化,那一条经脉,那一块骨头,那个细胞,七天一个变化,每个七天的气,名称都不同,所以是“万气根本”。
这还不是详细讲,实际上七秒钟七分钟,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生命都在变化中,都在安那般那,这个气就是这样。这个属于业报之气。
到这一步时,这里先要补充一个东西,因为圣吉现在在练习修持这个,对不对?(圣吉:是的。)
这个你要注意啊!内部的那个“报气”要开始打通的时候,会有反气的。
譬如婴儿吃了奶,要在孩子背上轻轻拍一拍,把他顺下去,那个婴儿打个嗝,就下去了,不然奶还在上面,一定要下去才行。
这等于一个什么道理呢?像丢一块石头到水塘,那个石头一到底,咚……这个气就冒上来,有水泡冒上来。所以婴儿吃奶那个道理,就是这个奶下去了,咕……气就冒上来,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静坐,在修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打起嗝来,就是证明你食道到胃这一节,经常是不干净、不通的。
任何一个人,包括很健康的人,这一节都是不干净的。食物和外气下去以后,引动内气就反上来,这个作用要认识清楚,这是补充前面一点。
这样,就变成超越世间的圣人境界,就叫做神仙。我们算算账要多少年?十三年就成神仙了。
我常笑,大家六岁起读书,读了十六年不过大学毕业,然后一个月只赚三千两千;而只要十二三年就成个神仙多好!可是大家不干。
不过,不要认为成神仙简单,一般人要走出第一步,是一万个人修,有五千对都做不到。
百是筑基,当然男女关系改变是第一要点,其它外务,什么为名为利一切事务都没有了,这个大家就做不到。
所以这些出家的喇嘛也好、和尚也好、道士也好,什么闭关!哼!我笑他们是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家欺,做不到的。
(有人问:为什么男女关系那么重要呢?)很重要!这才是第一步。不过你们都修成功了,都修到了婴儿出窍,都有好几个孩子了(众笑)。
想在家来修的话,那就不是这样修了,所以那叫做“大乘行”!非常非常难!心念、道德、行为,一切念头,随时能够空。
现在回转来讲业报气,报身气,在胎儿时没有普通呼吸,那个气比息还严重,那个叫报身气。
胎儿在胎里都是靠脐带这里呼吸,道家叫胎息。
脐带一剪断,报气没有了,开始了后天的安那般那。
所以婴儿一开口啊……叫“安那”,先出气;啊……一瞬间,外面的空气从鼻子进来了,所以先“安那”出气,后“般那”,外面空气吸进来了,才开始后天鼻子呼吸,这个叫长养气,原来那个叫报气,这样交代清楚了吧!(有经典说法不同)
长养气,报身气,大致讲了一下,第三种叫“根本气”,也叫“种子气”,就是这个精虫跟卵子结合的时候,一个男人排出好几亿个精虫,所以一个生命是许多亿的精子竞争赛跑,跑到前面,碰到那个卵,一吸进去,加上那个念头的动力,好象磁铁吸住了,这三种结合,叫“三缘和合”,成为这个生命。
光是精虫跟卵子搞在一起,不能成一个生命,就是有生无命,一定要灵魂(中阴身)加入,三缘和合,搅得很快。使灵魂加入的那个动力,就叫根本气。
这个很难懂了,要到最深的禅定,自己才看得清楚。
讲到这里,刚才有人问:
这股力量就是佛学五阴里行阴的作用吧?没有错,“行”,这个动力,这是根本气,这个气最难懂了,就是入胎的时候这股动力,精虫、卵子、中阴入胎一搅,由那个动力来的,这是“行阴”。
讲到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道理要了解,现在只拿人的生命给你说明这三种气。
其实任何一个物质的元素,佛学归纳是五大类:地、水、火、风、空,任何一种元素一动,那个功能也是“气”的作用。
讲到入胎,男的精虫,女的卵脏,同中阴灵魂,在佛学的专称叫“三缘和合”,不能讲它是元素,元素是唯物的说辞,因为元素是属于物理学的范围,这三个缘不是物理范围,而是物理与精神的结合,三缘结合就成一个人。
这个生命勉强说是心物两方面的结合,所以中国的文化说,是心物一元,一体的,一体两面的功能。
中国上古,五六千年以前,讲的是阴阳两方面的结合,阴阳是两个代号;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都是代号、逻辑,不是呆定讲某一个东西。这是讲生命顺便讲到的。
现在转过来讲,研究生命科学同认知科学,尤其你做修证工夫,必须要知道心物本来就是一元的。
这个生命的构成,以东方文化讲,现在偏重于佛学这一面讲,实际上是个自然科学。
所以我经常说,整个的佛学包括禅宗、密宗,是生命科学的一种,必须要认识清楚才好研究。
例如一个胎儿,以人的生命来讲,从唯心方面来说,一念无明就入胎。
所谓一念无明,是中文的讲法,无明是假定的一个符号,一个名词。无明就是莫名其妙,自己搞不清楚,糊里糊涂那个状态。
一念无明,接着一股力量就转动了,这股转动的力量属于行阴,就是刚才讲安那般那时,那个生命的动力,就入胎变成另一个生命了。
整理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转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v0y.html
后一篇:南怀瑾:讲“五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