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庸·第二十六章》的理解——读《中庸》二十六
(2010-07-13 03:41:32)
标签:
《中庸》天地万物道德诚信成功生生不息文王 |
分类: 我读《中庸》 |
上接我对《中庸·第二十六章》的理解——读《中庸》二十五
《原文》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3),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4),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5),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解》
(1)
(2)
(3)
(4)
(5)
《译文》
《诗经·颂》有云:“斗转星移日月运行,壮观而肃静。”这是说:天之所以是天的道理,就是如此。“诶呀!不显耀,周文王的德行那么纯真。”这是说:文王之所以是文王的道理。德行之纯真,也是不会终止的。
《领会》
孔圣人说:“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这是十分精辟的结论。 - 然而,“天地之道”却须臾不可离开一个“诚”字,尤其是“至诚”。如果没有“至诚”,何以论道?何以谈“中庸”?何以“致中和”?所以,老大哥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以“诚”为中心,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层层展开,逐步研磨,让我们学习了孔圣人的核心理念。我想,如果孔圣人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老大哥说的就是学习规律的规律。也就是告诉人们,规律就是规律,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违背、违反、违拗,否则,规律是要报复违者的。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学习规律、遵循规律、坚守规律,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一切事情,无为而治,完全自然,切切不可头脑发热、发晕、发疯,犯下累及今日乃至千秋的错误。
问候老大哥! -
-
博主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