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中庸·第二十章》的理解——读《中庸》十八8

(2010-05-31 03:23:06)
标签:

诚者

诚之者

《中庸》贤人

圣人

率性

修道

中庸·第二十章

分类: 我读《中庸》

上接我对《中庸·第二十章》的理解——读《中庸》十八7

 

       我对《中庸·第二十章》“诚者”的理解 

 

              原文

  诚者(1),天之道也(2)。诚之者(3),人之道也(4)。诚者,不勉而中5,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注解》

(1)  诚字左,言。《说文解字注》曰:“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诚字右成:成就,成果。从戊。

              《说文解字注》曰:“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较也六甲者

                                 算时日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

                              寅。五龙者,五龙治在五方为五行神

              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在适宜的时间和

                  地域环境中,相互交合变化,生成万物”。

       左“言”右“成”组合为“”,象征语言所表达的,与内在真实的思想认识

     一致的;表里如一;真实无妄;实在确切。

(2)  天:正如荀子在《天论》所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

       夫是之谓天”。是指自然运行的规律

   是指途径、法则、规律。

   天之道天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3)  诚之达到诚;体现诚;做到知言一致。

(4)  人之道:《中庸·第一章》说:“率性之谓道。”

(5)  勉:努力、尽力而为。不勉:自然而为。中:(音,众。)正达目的;正中目标。,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就是真诚无妄,这种自然化生万物“致中和”的规律。叫做“天之道”;

事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认识能力,在对事物有了较全面的正确的认知明白后,无过无不及去处置,去作为。这种从认识到体现的过程,叫做“人之道”。

天生就真诚的人,不用勉强,他的认知和行为就适中;不用思虑就得当。不慌不忙就和于自然规律“致中和”。这是圣人啊。

经过学习体现诚的人,就要选择最妥帖、适中、妥当的办法,而坚持不懈地去实行的人 

 

《领会》

无为领会:这段文字是接着上文“诚乎身矣”而言。诚者,就是“真实无妄”。天地万物,相互作用,大化流衍,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是真实无妄、是真、是诚。从《说文解字注》看:这个诚字,正是对天地交感化育万物概括与表达。所以说:“诚者,天之道也。”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诚”既是“道”,诚是道的显化,道是无形的诚。

这正如《老子·二十一章》所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无为领会,老子这里所说的:“有象”;“有物”;“有精”,“甚真”,“有信”。指的就是诚。

故此《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然之规律也;自然之本然也。)

再有,天地自然至诚生化万物;天地自然至诚生化并赋予人之“性”天命之谓性),即能认能识,能悟能行的潜能。人“率性之谓道”,会自然而然以至“诚”。所以,人之“诚者”,也是自然之必然如此。即“天之道也”,

但是,人亦血肉之躯,亦有动物属性的一面,易被物欲所累,使其认,识,悟,行未能真实无妄,而背离了为人之道。所以儒,道,佛三家都教人:不要物质财富贪欲,要回归人之为人的本性本心。这就是《中庸·第一章》的第三句:“修道之谓教”。通过修道受教的刻苦努力,以求得那真实无妄的境,这是人生理所当然之事,所以说:“诚之者,人之道也”。

真实无妄(诚者)的人,为人处世。不去刻意勉强,自然适中;不用苦思冥想,一看懂得;从从容容“致中和”。这是圣人啊。

主动受教修道(诚之者)的人,时时排除私欲,爱人惜物,认识本善,坚持不懈,尽心尽力。这就是我们所称颂的贤达之人啊。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位贤达之人哪?接下来就有论述······

 

 

(未完待续  文责自负  引用请注明出处)

 

                                                       

                                                           无为  戊子年冬稿 

                                                   庚寅年孟夏定稿于京东平谷青竹轩

 

 

 香水百合钟鸣夏梦                                       2010-05-31 09:18:35
     我学习老大哥的阐释后,有一点小小的体会: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诚者”,是途径、法则、规律,是人类不可违反、不可逾越、不可抗拒的,是“天之道”。
    但是,“诚之者”,则是“人之道”,

    或许有人不愿认识和体现“诚”、

    有人不能认识和体现“诚”、

    有人不认真地认识和体现“诚”,等等。

     因此,尤其关键的是,要引导人们“择善而固执之”,选择最妥帖、适中、妥当的办法,坚持不懈地认识和体现“诚”,这样,“中庸”才有希望!

    

博主回复:                             2010-05-31 11:40:50

    谢谢学兄对“诚者”、“诚之者”的精准解读!
    不诚,就不能中庸,就不能致中和,则天下乱矣······

 

 

赊旗客                                                        2010-05-31 10:25:34

    孙先生今天讲的问题最重要。
    整个一部《中庸》,惟此几句乃其核心也!其余皆为围绕此核心所做的铺垫和在此基础上的阐发。
 

博主回复:                                2010-05-31 11:44:05

    【整个一部《中庸》,惟此几句乃其核心也!其余皆为围绕此核心所做的铺垫和在此基础上的阐发。】
    谢谢赊老点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