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报考人数的略减,引发无数讨论,诸如“多元发展论”、“读书无用论”、“人才观与教育观的巨变”等等论点再次喧嚣尘上。然而,面对无数普通百姓的迷惑,我们真的需要这些看似高屋建瓴、惠及百年的宏观论调吗?还不如从实际需要出发,给含辛茹苦的父母们一些实际的眼前建议。
首先,高考还是必须参加的,关乎未来发展是走独木桥还是立交桥的本质问题。
对那些鼓吹“读书无用”的,要给予最坚决的反击。什么叫读书无用?如果你家庭有强硬的权力背景,那你不读书也可以做公务员、做官商;如果你的家庭有雄厚的资本积累,那你不读书可以继承家产、做老板。但绝大多数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不读书,就只能做最底层的体力劳动、就必须每天都为来日的午餐而烦恼。即使学了一门技术,一旦这个技术领域不景气,还不是一颗树上吊死?
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不管如何拿到了个文凭,至少在午餐保障上多了个选择,至少在技能储备上让自己多了无数条出路。试想想,进中等以上薪资的企业、公司,哪家不要文凭?想换不同领域的工作,没有必须的知识储备是不是寸步难行?
不读大学,基本就是一条道到底的独木桥了,受外界影响太大;读了大学,未必就能彻底改变,但至少已经将自己带道立交桥上,这个方向不通,至少还有其他几个方向可以闯一闯。
其次,学校的选择是不能马虎的,千万别为什么复读的政策条条框框所唬退。
大学扩招是好事,让更多的学生有了读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也是坏事,让不少对大学充满神圣膜拜的老百姓稀里糊涂将孩子送进了一些误人子弟只管赚钱的三、四流大学,浪费四年光阴后反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五体不勤二世祖。
在大学的选择上,一定要看清所选大学本质,千万不能马虎。能上重点名牌的,坚决不能屈就二流;能上一本的,坚决不去二本。至于民办的,如果是本科可以适当考虑。其他学校在如今的形势下,真需要三思而后行,不然出来后会悲哀的发现,怎么拿了个文凭和没拿一个感受甚至更差。
所以在高考不理想、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谨慎。如果觉得自己还学有余力,不如就再读一年,认真的考一个好大学,出来后就业比随便上个一般大学,起点上要少努力3-5年!如果觉得自己再怎么复读就这样了,那就矮子里选将军,偏向于大学区域吧,经济越发达地区越要选择,就业机会也多嘛。
再者,大学本质上还是好的,修为在个人;说大学无用的都是自身不努力的。
大学再差,总还是有图书馆的,这是每个大学的底蕴所在。所以进了大学,即便教师质量差的让人反胃,管理乱的让人以为进了黑社会,学生群总还是会分成两个群体的:
一个群体是随波逐流,别人喝酒抽烟我也喝酒抽烟,别人玩游戏打架我也玩游戏打架,甚至聚众赌博成天泡女生,最后四年下来除了一系列的补考和四级过不了到处求人想办法要拿道文凭外,什么都没学到,进入社会有怎么可能有单位要?
一个群体就是从不抱怨也不发牢骚,课堂上学不到那就泡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总能寻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吧;再者就是不断找寻打工、社会实践经验,拼命的积累。这样的人,不管学校多烂,能拿的证书一样一个不拉,毕业时发表的论文拿到的OFFER一样不比名校毕业生差。
师父领进门,修为在个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有好的教风学风是福气;没有也别抱怨,有了平台是睡是跑还是跳,还是看自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