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口黑鲈的生物学特性

(2020-06-05 14:33:26)
标签:

加州鲈

生物学特性

养殖性能

繁育

大口黑鲈的生物学特性

大口黑鲈的生物学特性

大口黑鲈的生物学特性

  大口黑鲈加州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淡水广温性肉食性鱼类,也是当地重要的游钓鱼种之一20世纪中期被引到世界各地。我国于70年代引入台湾地区。1983年引入广东深圳、佛山等地。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后经广泛推广,现已成为我国内陆重要养殖鱼类之一。

大口黑鲈具有很多优良经济性状和养殖性能:生长速度快,当年苗种到年底可达上市规格(0.5)。适用性强,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水温2-34,在长江流域可自然越冬。可食人工配合饲料,属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经人工驯养后摄食颗粒饵料,较易养殖。繁殖技术不难,苗种较易获得外形美观,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喜欢,市场行情好但是,由于引入内地养殖时间已有30多年,近亲繁殖频繁,种质有所退化,个体不大,病害增多。因而广东、安徵等地都进行了大口黑鲈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大口黑鲈“优鲈 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国内4个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采用传统的选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 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该品种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快 17.8%~25.3%,高背短尾的畸形率由 5.2%降低到 1.1%,且于2010 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大口黑鲈“优鲈 号”已经得到广泛推广

大口黑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表现在该鱼品质好,价位适中,市场需求旺盛。其二、大口黑鲈养殖技术成熟,人工繁殖、养殖模式、人工配合饲料、新品种选育均已配套成熟。大口黑鲈养殖发展迅速,广东、浙江、安徽都将其列入本省主推养殖品种之一。其三、养殖效益好,一般池塘养殖亩产1000-1500、效益5000元以上。广东顺德亩产大都在3000以上,高者亩产达5000。众多养殖显示,大口黑鲈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地位步步提升,预计在近几年内将成为我国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

1.形态特征: 体形侧扁呈纺锤形, 口裂大,为斜裂,超过眼后缘,颌能伸缩,眼珠突出,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眼部灰白色。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体披细小栉鳞,第一背鳍9根硬棘,第二背鳍12~13根鳍条,臀鳍3根硬棘,10~12根鳍条,腹鳍1根硬棘,5根鳍条。尾为正尾裂,稍向内凹。侧线完全,口内具绒毛状细齿,有胃和幽门垂,消化道为体长的0.7倍,可食部分约占体重的56%

2.生活习性:属温水性鱼类,活动在水体中上层,适宜水温为12-30,最适生长温度20-25,低于15或高于28时,食欲降低,生长较慢。10以下停止摄食。大口黑鲈喜欢清澈缓流水,水中溶氧量4/L以上,经人工养殖驯化,能适应稍肥沃的水质,低于2/L出现浮头。pH值6-9,适中7-8.5。该鱼易捕捞,池塘捕捞上网率可高达80%以上。

3.食性与生长:为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掠食性强。幼鱼时期以轮虫、技角类、挠足类、丝蚯蚓等为主要食物,饵料不足时会互相残食;长大后捕食小虾、小鱼、水生昆虫、蝌蚪、青蛙等。幼鱼期经人工驯食后,可摄食颗粒饵料。生长较快,人工饲养下,当年苗种养至年底可长到0.5,达到上市规格。食用鱼养殖周期以1-2年、体重0.5-1.25较为合适。大口黑鲈可高密度单养,也可与其他鱼类混养,亩产2500-3000以上。

4.繁殖特性:大口黑鲈1-2龄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冬龄性腺成熟。性成熟的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稍凸,鱼生殖孔凹陷。一般体重1、成熟度较好的鱼怀卵量4-10万粒。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一般在3-5月,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到4月中旬。产卵的适宜水温18-26,以20-24为最好。大口黑鲈为筑巢产卵鱼类,多次产卵(2-3次),卵粘性、粘性弱。鱼有护卵行为。受精卵孵化脱膜时间,18-21,45h, 24-26, 35h。鱼苗体长5-7、卵黄囊消失时开始摄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