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某小区物业贴出了一张提示,告诫业主“家中别放贵重物品”,被网友戏称为“最牛的物业提示”。
类似的所谓“提示”“告示”我们经常遇到。物业公司的好意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是:贵重物品不放家里该放哪里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家里都不安全了,我们还指望哪里安全?有些“提示”有没有动脑子好好想一想,我表示很怀疑。当这种提示来自物业公司,我们可以以“雷人”来调侃,可是我甚至曾经看过电视新闻里一位警官一脸严肃地提示市民:最近针对女性的盗抢案件高发,请女性市民最好不要佩戴贵重首饰出门。负责治安的警察一本正经地这样提示市民我觉得就很离谱了。佩戴首饰是公民的权利,治安不好是警方的失职,因为警方治安不力而来要求公民割舍的某种权利的做法妥当吗?再者说,贵重不贵重,怎么界定?对于犯罪分子而言,他们是不是对不那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就没有兴趣了?尽管是以“提醒”这种温柔的方式出现也难免有损警方的形象。照此逻辑,如果当地一段时间流氓猥亵女性的案件高发,警方是不是要提醒女性最好别出门呢?“家里不放贵重物品”和“女性不佩戴贵重首饰”的结果只是降低了小偷的收益,并不能改善治安。人们甚至有理由认为,小偷完全可能因为收获太小而变得更加疯狂。
关于类似提示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措辞。在这条提示中就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说法——本小区居住人员复杂。我想请问这个“人员复杂”是什么意思?居民小区嘛,住着各式各样、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难道不正常吗?清一色的住着一个单位的人那是过去的单位宿舍,现在还有多少单位宿舍?人员怎样才能不复杂呢?是不是住着清一色的机关干部、大学老师或者做生意的老板就单纯了?治安就没有问题了?我想,这种所谓的“人员复杂”潜台词里很大程度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我们的潜意识里面总是把流动人口视为安全隐患,我觉得很不好,这是对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不公平。这种潜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都是警方等行政部门长期以来灌输给我们的。新闻里经常听到什么各个职能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还要让他们办各式各样的证明、证件、盖各种这样的章,仿佛唯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危险人群管住管好。当然,不可否认,一部分案件的确和流动人口有关,那是不是意味着人员不流动治安就好了?就没有隐患了?从社会危害性看,那些动辄几百、几千万贪腐大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应该不是流动人员所为吧?谁能拿出数据证明流动人口造成的社会危害大于那些常住人口?谁又能证明那些打工谋生的外来人员的治安隐患大于本地人?
深圳警方曾经因为一条“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分子”的条幅被告上法庭,最终败诉,人们现在对这样直白的地域歧视已经很容易识别并且很敏感了,但是一些隐约的对某个社会群体的不公平往往还继续潜含在类似“提示”中。这种提示中的某些措辞看似并未直接影响谁,也没有造成强烈的刺激和反感,但这种无意识的隐性歧视的长期存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部分社会成员的公平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