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一行三人于德国当地时间6月3日下午5点抵达了法兰克福。其实所谓“第几大”城市的说法或者“大城市”的概念我们中国人和西方的观念区别很大。按人口和面积法兰克福在德国排第五,可是它的金融和科技地位却是首屈一指,相当于上海之于中国。而这个城市的人口仅仅65万,甚至不及我生活的那个区。飞机降落时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格外清新。
没想到接待我们的德国之声电视台的吕先生竟然是我的四川老乡,很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尽管之前听从德国回来的朋友说过,德国恐怕是欧洲最美的国家,但是在驱车前往宾馆的路上,这座城市的绿色、安静和古典还是令我吃惊。
好象很多记者赛前从德国发回的第一条片子或第一篇稿件几乎都不例外的以“感受德国世界杯氛围”为主要内容,而结果都毫不例外的出乎他们的意料。我们的记者太习惯中国式的风格了:我们要办个什么运动会,赛场提前大半年就完工了,设施提前三五个月就运转了,提前一两个月就到处张灯结彩、欢天喜地的“营造”气氛了,而两年前,希腊人办奥运会都是那么慢条斯理。我曾亲眼目睹,离开幕式只剩五六天时间了,而相当多的奥运场馆连油漆还没有开始做,全世界都跟着他们着急,很让我们中国人产生一种奥运会“要等房子结婚”的焦虑。结果奥运会如期举行,什么事儿也没有耽误,让全世界瞎操一回心。当然,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严谨的德国人身上,世界杯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中的进行。只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欢天喜地、笑迎八方来客、四海宾朋的情形是不曾看到的,就连各种数量不多的世界杯宣传品都小小的、不张扬的出现在各个角落,我喜欢欧洲人这种务实和安静。唯一熟悉的所谓“大赛氛围”应该是一路上看到的临时交通管制,路遇一名金发碧眼的德国女警漂亮得可以上杂志封面。
刚到宾馆住下来连时差也没倒,又要开始工作。出发前就看到媒体上一些名人的世界杯专栏文章,我早就不做体育记者了,更不是足球记者,就算千里传家书,写一点随笔吧。明天一早约了布郎菲斯市的市长先生.
2006年6月3日22点
于法兰克福普里慕斯宾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