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夜场小王子”德隆

(2009-07-01 23:35:06)
标签:

杂谈

《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wbr> <wbr>“夜场小王子”德隆《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wbr> <wbr>“夜场小王子”德隆《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wbr> <wbr>“夜场小王子”德隆《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wbr> <wbr>“夜场小王子”德隆《以色列十日记》之二 <wbr> <wbr>“夜场小王子”德隆

(我的同事隔着饭店玻璃窗拍到的组图)

6月23日   “夜场小王子”德隆

      我们拍摄地是距特拉维夫一百公里的凯撒利亚古城。凯撒利亚是罗马时期希律王所在地的一个重要港口,曾经辉煌一时,建有气势恢宏的竞技场、露天剧院和宫殿,风格和样式和意大利罗马的非常相近,只是规模略小。现存的建筑多是十字军东征时留下的。拍摄之前我们看了一部介绍凯撒利亚的纪录片,风格类似于我们熟悉的discovery,特技还原的历史原貌令人震撼。拍摄中,碧蓝的海水和两千年前斑驳的遗迹呼应出一种令人恍惚的历史沧桑感,尤其是罗马式竞技场把我们带入到好莱坞史诗巨片《宾虚》的场景。

      中午我们在2000年前的古罗马地中海港口边,坐在临海的窗口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老板是一个热情的犹太小伙子,刚刚从中国旅游回来,对我们非常热情,甚至立刻打电话给他在上海认识的女孩,告诉她又见到中国人了。晚上回到特拉维夫市中心相当于南京金鹰的地方用晚餐。路上导游张牧师指着车窗左手边一栋低矮陈旧的房子说,这就是以色列的国防部。我们非常吃惊,在我看来这个建筑的规格在中国最多相当于发达地区的镇政府或者落后地区的县政府。由于靠近国防部的缘故,我们吃饭的餐厅周围以色列军人特别多。从餐厅的窗户看出去,一对年轻的男女军人正坐在露天长凳上热情似火的拥吻调情,旁若无人,动作的火辣程度如果拍下来定然通不过中国的影视审查,上传到网上现在恐怕也过不了新近出炉的“绿坝”。无论怎样,以色列男女军人热情忘我的缠绵成了这顿晚餐中唯一难忘的部分。

      餐后,以色列旅游部专门安排我们体验特拉维夫著名的夜生活。我们的专职导游张先生是一名牧师,曾经在希伯来大学教书,会用英语、希伯来语和中文交流,历史宗教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但是对于都市夜生活可能知之甚少,为此以色列政府方面专门另请了一个当地导游陪同。之前张先生介绍,这个专司“夜生活地陪”的德隆先生是他在希伯来大学学中文的学生,曾服役于以色列特种兵部队。我们一见到德隆,他浑身结识的肌肉、黝黑的皮肤,脖子和头一样宽,一身紧身短打的装束让我们对他特种兵的经历深信不疑。德隆属于典型的“自来熟”,一路上用似乎不太纯熟的英语热情洋溢地介绍特拉维夫,正因为他的英语不太纯熟很像中国老师教出来的,我才依稀听懂了一些。他用热情洋溢的排比句为我们介绍这座城市,语气在我听来很像是“特拉维夫市委宣传部”派来的。

      我们去了特拉维夫的海港,风格很像南京的夫子庙和1912的混合体。有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也有蔬菜水果和小商品的地摊。德隆先生兴奋地穿梭其间,拿起小贩的水果就吃并丝毫没有要买的意思,完全没有受过类似我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教育,倒颇有我国城管队员的风采兼具南京“活闹鬼”的神韵,我们一位“80后”的编导说他是“夜场小王子”。

      地中海的海风送来的淡淡咸味和性感的犹太女人浓浓的香水味混杂成一种夜晚的情绪,在特拉维夫这座城市的上空四处荡漾。据说当地的夜生活持续很晚,我们拍了一天片子,实在累了,镜头够了之后就早早回了酒店。这让刚刚进入夜生活兴奋状态的特种兵德隆先生有些许失望,或许他从此认为中国人实在无趣得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