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跟韩国人较什么劲啊?

(2009-05-28 18:05:21)
标签:

杂谈

      今天是端午节,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而今我国也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25日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对这件事舆论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凭什么被韩国人拿去申遗?我们要奋起直追。另一种是:随他去吧,别太当回事。我倾向于后者。

      今天中青报引用国学名家朱季海的一句话:所谓传统,就是会一直传下去,传不下去的就不是传统。“世界非遗”的评选要件有三:其一,濒危;其二,艺术价值;其三,有完整的保护计划。——端午节有濒危的迹象吗?端午节,既源远流长,又影响至今。拿端午节申遗,不是等于把个健康老者在往医院送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才审批一次,一次一国只能报一个,名额珍贵。端午节是不是本该让给真正需要抢救和保护的项目呢?

      中青报这篇文章反映的实质是我曾经说过的观点,我们对申遗这件事情的性质从骨子里缺乏正确认识或者说我们根本不愿意正确认识——我不相信那些从事申遗工作的官员不清楚联合国申遗工作的规则,更不相信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什么东西真正面临濒危。之所以对申遗陷入某种程度的非理性的狂热无非是一种文化焦虑和政绩焦虑的混合产物,总有一种要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拿出去跟别人比一比的幼稚心理,把申遗当成是文化的炫耀、攀比和竞争。曾经有学者把这种心理归结为“很多古老民族在现当代衰落之后大多会陷入的文化自卑”。而政绩焦虑则体现为官员总是陷入一种病态:什么都要拿数据说话,什么都要比别人快,比别人大,比别人多(当然,出了重大事故时他们知道要少报一点死亡人数),因此认为文化遗产越多,我们就越伟大,至少是我们的祖先越伟大,这也挺滑稽。我们总说“申遗成功”,成功两个字也经常让我们焦虑,我们太渴求成功了,太渴望证明自己了,所以一定要成功。申遗也不例外。以至于一些世界上根本没人申办的会议和活动,我们也当个宝一样捧回来说“申办成功”。其实我以前说过,需要抢救的文化越多,越证明了一种文化的衰微。被抢救的文化只能如标本一样被小心翼翼地陈列、供奉,而失去了在民间和世界范围的传播的活力和影响力。

      韩国人拿端午申遗成功,只能说明端午在韩国已经濒危了,而端午节在咱们中国好着呢,不用谁来抢救和保护。跟韩国人较劲有劲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