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观察发现,《JL晚报》的评论版经常刊登一些“奇文”,每每让我觉得是他们的编辑在故意恶搞。我常不忍心评论这些内容,怕伤人自尊,但5月7号他们登的一篇“杂谈”让我实在忍不住了,加之周末没什么新闻可说,就聊这个吧。《JL晚报》这篇“杂谈”提出一个建议:限制汽车超速应该从厂家开始。意思是,让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厂家设计汽车时速时就限定在120以内。我看这个建议是一个很大的玩笑!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法》的对机动车的最高限速设定为时速120公里,其它国家有的高速公路也限速,有的则不限速。限速或不限速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而是根据各国自己的道路条件,车辆整体水平,国民交通意识等综合因素而制订的。比如,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但事故率非常低,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德国公民闻名于世的“守纪律”。而我国高速公路一直都限速,可是事故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恐怕也是我们中国人同样闻名于世的“不守纪律”,比如“全民性集体闯红灯”(当然情况在逐步好转)。但即便是实行限速的国家中有哪个国家是通过汽车生产厂家来对发动机限速的呢?不同品牌、不同排量的汽车的设计最高时速各不相同,但是汽车的最高设计时速并非让你开那么快。中国最大众化的轿车应该是普桑了吧,普桑仪表盘的最大时速都是240了,那个叫QQ的小可爱的仪表盘都到了220,但这个速度不是稳定速度,也不是安全速度,驾驶者也无法控制这个速度,这是一个常识,谁也不会因为仪表盘上显示240,就照这个速度开。所以让汽车生产厂家来限速是很滑稽的。这种思维就好像说,你有了钱会去赌博,那我们就想办法让你没有钱或者把你钱变少点,你不就不赌了嘛!
这种建议本来很像愚人节的玩笑,但是既然该报一本正经登出来了,我们就不妨讨论一下,如果真如作者建议的那样“通过汽车生产者来限速”将带来哪些问题。
1,让全国汽车厂把车速都设计在时速120以内不仅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笑话,而且将波及全国的汽车工业,这种“炮弹打蚊子”的方式给汽车生产的技术调整增加多少成本?这个成本谁来承担?2,退一步说,即便国产汽车都设计成了时速120以下,那么进口车怎么办?我们总不可能限制时速120以上的车进口吧?那是要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再退一步说,你到全世界去找找看有时速在120以下的进口车?
3,如果国产车都设计成时速120以下,谁还买国产车?现在宝马、奔驰都已经程度不同地国产了,作为投资方人家同意你这样胡来吗?这对国产汽车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我曾经建议,汽车尾气排放应该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这件事倒是应该让汽车生产厂家来做。为什么尾气排放就应该厂家做,而限速不应该呢?原因就一个:尾气排放驾驶者自己不能控制,而车速驾驶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
当然,对于120的限速很多人也有异议。如果非要对这个规定提点建议的话,我倒觉得不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根据不同排量、功率和安全系数等技术指标的车辆进行不同限速标准,比如1.6排量以下限速100,1.6到3.0排量限速120,3.0以上限速140。因为绝大多数小车的排量都在1.6到3.0之间,这些车辆继续执行现行标准,而低于或高于这个排量的车可以适度降低和提高限速标准。因为车辆的安全性等自身技术条件不同,也因适当有所区别。否则让1.1排量的QQ和4.2排量的Q7都“一刀切”地执行120的限速似乎也不太合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