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给“愤然退场”的记者一点掌声

(2009-04-22 17:11:53)
标签:

杂谈

     黑龙江省近日召开09年全省环境执法工作会议引起了今天国内媒体关注。一个省级环保工作会议何以引起全国舆论关注呢?原因在于,这次会议黑龙江环保部门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而对那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却一概“保密”。部分记者对此难以理解,愤然退场。这是新华网4月20日的消息。对这件事情,我个人感觉则是:一喜一忧。

     忧的是什么?黑龙江省环保部门为什么愿意为违法企业保密?中青报分析了两点原因。首先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很多部门的特殊使命。其次也与部门利益相关。我对这些年环保部门享有的“一票否决权”的担忧是,这种权力也沦为谋取部门利益的工具。公众的担忧是“密室政治”和不受制约的“自由裁量权”。

     那喜从何来呢?我感觉的“喜”来自新华网报道中“部分记者难以理解,愤然退场”。国家去年就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各政府部门对除国家机密之外的一切政务向公民公开。可是这个里程碑式的法律在具体执行过程对老百姓而言几乎是镜花水月。各级政府部门的观念仍然是:想告诉你就告诉你,不想告诉你就不告诉你;想告诉你多少就告诉你多少,不想告诉你的你就什么都别想知道。这种权力傲慢的不是仅仅针对媒体和记者,而是全体公民,这种傲慢的实质是行政权力对法律的藐视。然而在公权力面前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的媒体记者这一次终于拿出了勇气,表现了“愤然退场”的姿态。这是应该给一点掌声的。在中国社会“媒体的功能”的解读永远存在学术版、政府版和民间版的差异。在今天的现状而言,追求媒体独立的想法几乎可以视为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没有可操作性的,但是无论怎样,媒体和新闻记者都应该或者哪怕试图保持自己应有的、最起码的职业尊严和独立思考的权力。当这种良知和独立性被权力轻蔑到底线的时候,这种“愤然退场”就成了最后必然的选择。

     记者“愤然退场”的背影无疑是在提醒某些人:媒体是服务公众的社会公器,而非供少数人呼来唤去,装扮自己的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板也是官员
后一篇:致网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