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菱的“出道”之诗作是何内涵和“隐寓”?

(2022-04-30 18:57:08)
标签:

谶诗隐寓“神七飞天”

只有月亮里才有嫦娥

对月寓怀本怀

预言两件大喜事

曹雪芹界诗言志

 

    天下奇书《红楼梦》文化瑰宝《推背图》(1031)

   《红楼梦》第49回有回前脂评:“此回系大观园集十二正钗之文。”很显然,脂砚斋告诉读者,这一回写的是“本书正题”之文,可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却是香菱的一首诗,她本来不是“正册”之人,作者这样安排必有大【隐寓】在其中矣!

        下面请看香菱的诗写的是什么内涵寓意吧?!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在香菱道:“你们看这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心了!”一句后有脂评如下:

           【说‘死了心’不学,方是才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本怀。】


如何证实曹雪芹真本《红楼梦》的实质内涵就是预言呢?

  我们从香菱学诗到出道之作与脂砚斋的特别评论,可以看出:

   1)此谶诗与贾雨村的“口号一绝”相呼应是明显的,“嫦娥”二字即“神七飞天”的如实写照。如果她不飞向月球,怎么能够找到(‘博得’)嫦娥呢?又难以问明白“人间为什么不能够永久团圆”呢?

   2)贾雨村的诗是“时逢三五便团圆  ”,是说每个月只有到了十五这一天才能使人间过个团圆节,而香菱的诗是问“永团圆”的事。而且问的都是同一个对象——“明月”,可见他们是一个“心思”——期盼人间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啊!这不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想”吗?

   3)一是从“便团圆”开始,一是以“永团圆”收尾,可谓前后呼应紧密,脂砚斋说的“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找前伏后”并不虚也!

   4)脂砚斋写的“惊人”“久藏微密”与这里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是前后呼应与兑现也,这个所谓“微密”肯定就是“神七飞天”(古人讲的“嫦娥奔月”)大预言了。难道还有什么大事件比这种预知更“惊人”的吗?

   5)贾雨村的“口号一绝”曹雪芹用的是“对月寓怀”,此处脂评用的是“本怀”,这不是一一对应吗?妙哉,妙哉!

   6)什么叫“‘死了心’不学”?我的理解是香菱长大以后,知道自己是被拐子卖到主人家的,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清楚,因此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与父母团圆,所以学写诗的目的也就是把这种心愿表达传递出去。而这首诗恰恰能够全面表达根本心愿(本怀),所以她明确告诉姐妹们,这一首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如果大家还是不明白我的本怀,那么我也就“死了心”不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这里实际上是作者告诉读者们的话,即《红楼梦》是写历史预言的,以求全国人民都能够过上“人人平等、家家团圆”的好日子,如果后人还是不理解我的这一本怀心愿,那么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因为作者认为他那个时代是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的日子了,但是一个“红色政权”建立后的中华子孙们会有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化的,尤其是未来的某一年实现了“奥运会”与“神七飞天”这两件大喜事以后。所以作者反复地强调这个历史的转折点发生的大事件。这是曹雪芹对后人的善意“提示”啊!我们现代人的确应该好好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7)仔细想来,香菱的亲生父母不就是甄士隐夫妇吗?可是,真实的社会中真有这么一个人吗?大家不是都认为那是小说人物吗?我认为作者既然说的明白,他写的是“真事”,那么我相信作者说的甄士隐和女儿香菱(英莲)就一定是真人真事的“缩影”。以前的博文我已经论证出甄士隐和贾雨村都是曹雪芹的“化身”,那么香菱就应该是曹雪芹的女儿。当然大家知道真实人物曹雪芹一生并没有女儿,但是他和脂砚斋合著的这部书,不就相当于他们生产的“孩子”吗?

   总之贾雨村也好,香菱也好,那两首诗不都是曹雪芹作的吗?他借诗言志是多么巧妙啊!他又怎么知道中国的未来史上一定有“飞向月亮问嫦娥”的机遇呢?除了他有“预知功能”外,还有什么道理可以解释呢?!

                                                                 

                                                                    白金贤

                                                                                                                      

                                                                                                                       2015年5月7日初稿

                                                                                                                       2022年4月30日修改再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