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说说第五回的梦境幻情的玄机
(2022-04-17 13:20:41)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说说第五回的梦境幻情的玄机作者:翡翠
说说第五回的梦境幻情的玄机
在第五回中叙述了主人公贾宝玉梦入幻境,在其梦幻里做巫山之会,这个幻境就是在第一回中提到的那个幻境。即那一僧一道欲将那经过佛法玄幻过的顽石交割到警幻仙子案前的太虚幻境。根据太虚幻境和其对联的意境来看,这是从真境界幻化而来的地方,它是作者曾经偿还风月之债的地方,是作者根据事理原委幻化而来的。详情见我的《论太虚幻境的隐照.》一文。
根据那一僧一道的意图是为了了结一段风流公案才将那通灵玉和绛珠仙草一并交割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案前的。说到此就可以论论这个奇怪的梦境幻情了。
那僧所说的‘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的话头,就是暗示作者要了结他于佛门的一段风流案。“公案”佛家语:即佛教假设一事,用禅理判决之谓之公案。接下来我就用禅理来判一判这个公案:根据主人公梦中所见的场景和言语来判它就是一个尼姑庵,其中人物全是女的,说话打着禅语,如随喜随喜、即参观庙宇之意。在此我们且把它看作是作者从真境界幻化过来的尼姑庵。在这个梦幻中作者将主人公和宝黛双兼的警幻之妹兼美可卿按排了云雨之情,所谓为“情天情海(幻情身)”。这个公案即是那僧所谓的一段正该了结的风流公案,在此回中的铺垫皆是围绕着这一风流公案而来。从主人公初入梦境的描述来看:由可卿带入梦境、警幻仙子带入幻境的,这里大可看作是作者在真实生活中的一位要好的闺友幻化而来,他的那篇仿曹子建的洛神赋的警幻赋起着关键的联络作用。见我的《宝玉祭井和凤姐生日的喻意》一文。后边的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曲的意旨看完我的《红楼公案》即可明白我的见解。这个第五回的梦境幻情就是所谓点题的《红楼梦》也是该书的核心部分,又是此书的迷津,还是《金陵十二钗》的所在地。可参鉴我《一书多名的意旨》---论金陵十二钗。作者用推背图式的金陵十二钗图册系统的隐喻了其闺友一生的遭际和转折,并且伴随着也隐喻着作者本人命运的转折和遭际。
此书的隐喻大旨就是围绕作者和其相爱的闺友的一番遭遇,隐写了作者少年时在金陵和私家戏班中的一位戏子相爱。在金陵被抄后一同来到北京,后来应选入宫被雍正看中封为贵妃,后又封为皇后,因此破坏了作者的一段难以割舍的爱情。后因作者和闺友香玉皇后合谋杀死了雍正,香玉皇后随后出家做了尼姑,从此两人在北京香山卧佛寺旁广慧庵中得以偿还了风月之债。这就是太虚幻境宫门上批的“孽海情天”和对联所题的;堪叹古今情不尽,可怜风月债难偿的深意所在。后因私情败露至使香玉悬梁自尽,在这件事上面可谓是隐含着情比天高,罪孽似海的一件事。仅凭小说故事来看哪里去找这个原因呢?宝玉被按排了和可卿完婚怎么就成了孽海情天了呢?怎么就成了风月债难偿了呢?此事不是容易的很吗?
作者设计这个太虚幻境使用的是太极图的原理,是阴阳相易,真假转换。在第一回中叙道上书四个大字;乃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此处夹批;无极太极之轮转,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皆不过如此。(见戚序本石头记)作者如此著书是在当时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下而诞生的产物。上边的‘色空’二字应作有无解,所谓色空空色两无干。看后边的对联的示意便可明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故此作者在写到空空道人读完石头记之后时,叙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话头。其实这是作者给读者制定的对该书阅读和领悟的一个法则。
2022年4月9日刘士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