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我们再熟悉不过,大家一致认为儒家就是搞学问,搞社会科学和国家治理,如果把儒家与修练扯在一起,好象是不沾边的事。这一点不是现在才有这种说法。从唐朝以后,儒家就光传学问,讲五经四书等儒家的著作,对怎样修练这一点就不传了。其实儒家有着治学修身的根本大道和根本方法,治学修身本身就是开启智慧的内容,所以说,儒家的功夫也叫修身的学问或治学的学问。现在修行的人们都讲要做到“中和之气”,可是什么叫“中和之气”,唯独儒家作了明确的解释。
什么是“中和”?儒家讲的“中和”是指两个词,“中”与“和”的总和。“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都不发生,脑子里没有什么情绪,这种精神状态引起来的身体里面气机状态称为“中”。“中”不是当中不偏不倚的意思,而是什么也不着,什么情绪也没有,安安静静。“和”就是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情绪产生,但是当你受到外界事物刺激以后,你要对事物起反应,就不那么安安静静了,要在起反应过程中来表现“和”。起反应的什么状态叫“和”呢?《中庸》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发出的思想正好和外界事物合适,客观主观相对应了。它是什么样子,你就反映什么样子,好比一面镜子一样,外面一个事物一照,把它原样照出来正好和它一样,称为“和”。安静的状态和处理事物的状态结合起来就称为“中和”。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虽然那个时代并没有所谓的左右脑的功能之说,但已经掌握了开发右脑功能的具体方法。我们说要想使右脑的功能开启,第一步就是冥想,冥想的目的就是把左脑产生的意识活动隐伏起来,那么儒家讲的“中”就是这个道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左脑产生出来的情绪,做到什么情绪也没有,安安静静,在这种状态的前提下,才会有后面“和”的产生。而“中”的状态,正是展示大脑整体功能的状态。接下来的“和”,就是超常智能处理外界事物的展现。如果大脑整体功能体现不出来,我们认知事物是局限的,不可能做到象一面镜子一样把它原样照出来。
“中和”是自然的意思,是事物本来的面貌,安静的时候什么情绪都不起,是人的本来面貌,人在本来面貌中大脑功能是整体展现状态。当你和外界事物起作用的时候,你本身的主观和外界的客观必须结合得非常好。脑子里只所以起反映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引起的。打个比喻:这个事物是五个,你正好反映五个,如果我们主观的反映少一个或者多一个,这样就不是事物本然的状态,处理事物肯定出现偏颇。所以无论是“中”还是“和”都是属于事物的本然状态。但目前我们处的状态是,客观事物是本然的,而我们是主观的,所以,我们需要修正。把自身修正到本然了,对应客观事物也就能够做到本然了。而超常智能体现的就是人的这种本然性。所谓开大智慧,也是体现了人的这种本来的面貌。
所以,这一点是儒家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修正自身的指导思想,它要求自然,而且它不象别的法门那样让你单搞一套,它是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人与人接触当中保持“中和之气”,所以儒家功是最难练的。儒家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让你去实践,不是光念念书就完了。儒家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按道理都是属于修行。现在我们的智能科学就把儒家功这些道理作为处理日常生活、陶冶性情、涵养道德的内容。
儒家讲不讲特殊练法呢?孟子讲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练,恰到好处,保持本然状态。把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作为指导思想的练法,都属于儒家功。“揠苗助长”的故事也是孟子讲的,意思是修炼自己心性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去帮忙,而且要“心勿忘,勿助长”。《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之前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大纲目。实际上都是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修练,保持“中和之气”。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甚为简洁,但它是孔子自己一生修行的过程。
十五岁时立下志愿(当然,肯定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只是做学问的志愿,肯定是要开启大智慧的志愿。)。经过十五年,到了三十岁,此时经过了人生的磨练,从此而“立”。这也就是说有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不再只是学的过程,而是在学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大局观。再过了十年,到了四十岁,在理上了悟了宇宙的真谛,已经没有了什么困惑。又过了十年,这十年应该是在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的十年,已经证悟到了自身生命的规律。到了六十岁,已经可以做到一切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但里面还有“有为”的成分。“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又过了十年,孔子达到了彻悟!从自然本能成为了自觉智能,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孔子尚且如此,他能只教弟子们做学问吗?所以才有他的弟子“颜回坐忘”之事的发生。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颜回向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说?”颜回说:“我忘掉仁义,没有是非观念了。”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说?”颜回说:“我忘掉礼乐,没有什么规范了。”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又过了几天,颜回再次向孔子报告:“我进步了。”孔子还是问:“怎么说?”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一听,非常惊讶地问:“什么是坐忘呢?”颜回说:“忘掉了自己身体,忘掉了聪明(常态智能),把形象和知识统统忘掉,通达于大道,这就是坐忘。”孔子说:“同于大道,就不会去分别好坏;进入化境,就不会执着恒常。你真的是一个大贤啊。以后我就跟在你后面,你一定要好好地教教我(当然这是孔子谦虚的讲法,是鼓励弟子)。”
看来,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知我们的国学了!
超意识智能开发QQ群号:35118661
更多文章链接:
融合当代科技前沿成果 彰显中华道统文化魅力
人类文化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跃迁
人类迷失在自己所创造的文明中
思想的封闭障碍了我们对超常智能的认知
偏见阻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放弃“我知道”这一错觉
大脑潜伏的巨大功能
ESP是右脑的基本能力
觉者们对大脑的认知
科学家对神奇的意识能量的重大发现
神奇意识能量中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
右脑惊人的记忆力
神奇的自我治愈能力
超意识智能使其顺道而行
量子力学与古人讲的“气”
浅谈儒家如何开启大智慧
内求法是唤醒超意识智能的唯一手段
简明、合理、易学、安全、高效的智慧方法
内求法的特点
内求法的可行性
常人为何不能展示出超意识智能
佛家对超意识智能的诠释(1)
佛家对超意识智能的诠释(2)
为什么有人会突然有了超常功能
常人如何获得超意识智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