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2.尝试着采用彩泥和彩纸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并制作宣传单对家乡的小吃进行宣传。
3.了解家乡小吃,热爱家乡,传承家乡小吃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家乡的小吃历史,尝试用制作与宣传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
难点:制作时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和创新表现。
三、教学过程 :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第14课——家乡的小吃。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并且请同学们来找一找其中介绍了哪些小吃?
学生观看视频,找答案。
(2)图片展示:
莜面凉皮——莜面皮用筱麦皮子做的,香滑软糯,放上辣椒油又很入味。既不会像米饭那样滚烫让人焦躁,对味觉也是一种享受。
荞麦碗托——碗托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浇上醋、蒜、特制不辣辣椒,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
枣花馍——枣花馍是一种汉族民俗小吃。是流传于黄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春节风俗。制作艺术堪称绝美。“二十八,蒸枣花”,枣花馍是过年较为隆重的仪式之一。枣花馍是人们用来祭祀的供品。
(3)同学们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山西小吃,可还有很多小吃是别人不知道的,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4)图片展示:
莜面栲栳栳——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百花稍梅——百花稍梅是山西太原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也是一道极具艺术性的风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其他地方稍梅也叫烧麦、肖米、稍麦、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术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类似于小笼包子,但形状要比小笼包子更美观,味道也比小笼包子更有特色。
安泽火腿——安泽火腿是山西省特色传统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安泽的火腿,色泽红白分明,气味浓香,味道鲜美,享誉省内外。据《安泽县志》载:“金华火腿而外,以安泽火腿为最,亦土产中之绝佳者。”“宦游他处者,每购以馈亲友焉。”
安泽火腿应该是源自金华火腿,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
(5)作业要求:
1)为家乡的小吃设计一张宣传画。
2)在画上标注上小吃的名字。
3)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小吃的特点。
(6)学生作品欣赏。
(7)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