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学聚会与产业链分析

(2011-07-18 19:50:02)
标签:

杂谈

  周末大学本科同学聚会,凑了两桌。一桌是北京老乡,多数是建筑系的。一桌是同班同学,学工民建的。(通俗说,建筑系研究的是楼怎么设计好看,空间怎么布置合理。工民建要解决楼怎么盖起来,用什么结构和材料,怎么施工。所以一个更像搞艺术,另一个是搞工程)。

  建筑系毕业的都成了建筑师,干了些年也各小有名气,互称张大师,黄大师云云。形象上,大师们都是型男靓女,体型还保持得不错,四十岁的年纪,女同学依旧打扮得花枝招展,男同学则个个蓄起了胡须,搞得跟电影明星差不多。收入上,大师们画张图均索价不菲,名气大些的简直“忙不过来”。

  工民建专业的同学一水是男的,多数在设计院混成了工程师,相互陈工、李工地称呼。打扮上则一如既往地“朴素”,身体状态和精神头好像没了当初在学校的气势。聊起来,都说辛苦,而且还得担责任,弄不好楼倒倒就给抓了。“工民建不比建筑学,我们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活重钱少。”

  其实两系的差异在学校里就有。虽然考建筑系也就比建工系多20分,但是在学校的生活品质可就差远了。建筑系的学生做方案是有创造性的,班里男女各半,经常出去野外写生。到了大三以后,帮老师做方案赚钱,学费机票都不用家里出。工民建专业一个班最多4个女生,高数和力学从头学到尾,大量的计算功课不能有半点马虎。四年学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没补考过。

  都是搞建筑的,怎么同工不同命呢?

  这就是社会分工与利益分配存在系统性差异的结果。首先看供需的不同,全国凡工科院校几乎都可以开设工民建专业,但能开建筑系的就不多了。这样,建筑系毕业生的人数远远少于工民建。再者,建筑设计方案即使是投标也有钱赚,而结构施工图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此外,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周期短,用功少;而结构施工图的周期长,用工多。综合来看,建筑设计人少活多工作量轻,结构设计人多活少工作量大。那么,为什么不给结构设计多分些钱呢?因为最终拿到设计项目的要靠建筑设计方案。甲方是看哪个漂亮用哪个。所以对拿项目起到决定作用的建筑设计部分就得多分钱了。

  在一个产业链里,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那么大,赚的钱还没有挖煤的多。房地产施工企业起早贪黑地干,赚的钱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零头。菜农辛辛苦苦种地,到头来不如卖菜的赚钱快。

  因此在投资分析环节,行业研究非常重要,而行业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分析产业链的结构。总有某些环节存在相对供需的瓶颈,从而具有更强的溢价能力,最终占有全产业链中利润相对丰厚的部分。

  如此说来,以后当父母的给孩子报考志愿,可得做好行业研究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