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剪纸传承人——张秀琴

标签:
剪纸传承人张秀琴洛宁 |
分类: 乔老爷非遗乱弹 |
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连载3)
张秀琴在剪纸艺术研究中心办公室
档案卡
技艺:剪纸
籍贯:河南省洛宁县
出生:1963年11月
性别:女
民族:回族
通讯地址:洛宁县残联
邮编:471700
电话:0379-66234102
围嘴花
张秀琴生活在豫西山区洛宁县,距洛阳89千米。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剪纸是
当地古老而又普及的传统民间艺术。张秀琴自幼跟随祖母丁叶学习喜花、窗花、鞋
帽花。1973年拜当地民间艺人马兰芳为师,学习剪龙、凤、鹿、猴、花草果木等,
所学剪纸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古老图案相似,勘称中国古代美术的活化石。20
世纪70年代末期又从师著名剪纸艺术家李笑白,在学习掌握民间剪纸技法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的剪纸创作。1994年与青年篆刻家、书法理论家蒋宪岭结为伉俪。蒋宪
岭出生书香门第,收藏有金石、书画、碑帖、画像石、画像砖等。张秀琴大胆借鉴,
丰富自己的剪纸创作,在剪法、刀法上注重剪纸的线条质感,追求线条的韵律美。
其创作的剪纸作品有自己的特色,不抛弃传统,能使民间艺术和中国文人书画自然
融合起来,作品率真、朴拙,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世纪80年代,张秀琴的剪纸作品开始在《剪纸艺术》、《中国青年》《河南日报》、
《河南农民报》、《妇女生活》、《河南电视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1989年,剪
纸入选《中国百人剪纸选》,论文《红楼梦十二钗剪纸创作浅谈》在中国民间美术
学会河南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1990年,《初探人物剪纸艺术
形象》选为全国剪纸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同年剪纸作品《强音》选赴日本参加中
国美术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剪纸展览中获奖。1998年,剪纸《黛玉葬花》
获中国剪纸展览二等奖;2004年,二十四孝故事《孟宗哭笋》等4幅剪纸获神州风韵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邀请赛”银奖,同年剪纸《陆绩孝亲》获全国剪纸邀请赛
银奖;2006年《快乐一家人》、《铁树开花》获河南省残疾人才艺展一等奖。
近年来张秀琴创立了洛宁县剪纸艺术研究会,申报设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
艺术委员会洛阳市剪纸艺术研究中心,面向社会免费举办剪纸培训班,培训学员100
多人,为当地民间剪纸艺人建档立卡,并带出了张媛媛、朱秀秀等民间剪纸艺术的
传人。2006年,张秀琴在县政协会议上提出“倡导民间剪纸艺术走进中小学课堂”
的议案,被县教育局采纳把剪纸作为地方教材的重要内容,列入美术课教学计划;
同年12月与洛阳市涧西中州西路小学达成协议,以该校为依托,建立剪纸艺术基地
学校。
张秀琴为了开发剪纸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洛宁地域特色品牌,将剪纸作品用传统书
画装裱形式投放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她的剪纸作品经常作为地方政府机
关的礼品,赠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以及国际友人,受到广泛赞誉。张秀琴多次
被省、市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省、市、县电视台及多家报刊多次对她进行专题报
道。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谭杰先生曾有诗曰:“生与剪刀最有缘,身怀大志笑身残。
才情凝作传神画,名誉九都一女贤。”
专家荐语:张秀琴的剪纸系民俗剪纸,文化底蕴来自民间,手法传统,作品厚重有
神韵,难能可贵。她对学习继承豫西地域风格的方向十分明确,她的剪纸源于生活,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有较强的剪味和艺术表现力,朴实无华。她还为豫西民间
剪纸收集整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传承谱系:
丁叶(1909~1975)
马兰芳(1914~
李笑白(1924~
张秀琴(1963~
张媛媛(1982~
本文选自《薪火》,即将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