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2009-03-08 10:27:55)
标签:

海上桥

古村落

巩义

王长征

分类: 采风中原

采风中原第5走

 

2009年2月7日,应好友曹君邀请,随他们学校几个人,分乘两辆车,呼呼啦啦跑到

了巩义。巩义地处河洛腹地,我去过多次,这次去,特想看一些古民居古村落。行

前,我将巩义有关资料整理了一下。2007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公布了88处

古近代民居建筑,巩义有其四:康百万庄园、王抟沙故居、泰茂庄园、程家大院。

而巩义政府网站上登有一本书的稿子,是专门介绍巩义古民居古村落的。看来,巩

义人在古民居普查和保护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稿子中提到海上桥这个村落,

村干部在县人大会议呼吁保护,还传说古时候那里有个翻花泉,直通大海,人们在

泉上搭桥,便有了海上桥的村名。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雾锁海上桥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寻找历史痕迹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高门楼彰显着过去的主人家境和自信

 

曹君他们一帮人属于“信天游”一族,走到哪儿是那儿。所以,当我提议去看海上

桥时,他们全都赞成——好像他们之间从来不驳斥反对任何人的提议,“路书”说

往左拐,“洋教头”开车就往左打方向盘。有人说错了,该往右拐,“洋教头”再

就再往右打方向盘,大不了再转回来吗。

 

雾锁山岗,下起毛毛细雨,虽说已立春了,仍寒意料峭。一路走着问着,问着走着,

转了一大圈子才赶到海上桥村。因想着是星期天,就不想打挠巩义的同行和熟人,

所以也就多费了一些周折。一眼望去,沿崖坡上坐落着十几处瓦房院子,高低错落。

刚拐过一个小路口,便见一口老井,券在一孔窑洞内,带辘轳的那种。辘轳上的绳

子缠满了,说明井水很深。泉眼无了踪影,更不见桥在哪里。院子的门楼都很高。

有家院门本是倒座式,但无了屋顶无了墙壁,残垣断壁中镶嵌着一副石刻对联,对

联却也十分完整。见一个院子门开着,我们便吆喝着走进去——一是打招呼,二是

怕狗咬。院里有位大嫂在做事,一听说我们的目的,便主动为我们当起讲解员。据

她说:她家现在这个院子,正房是窑洞,上面还有天窑,土改时分给别人了,她们

无地方住,就又买了回来。倒座式临街房的楼上已塌子一半,楼下屋门锁住,已不

能住人了。我对她说要好好保护,她笑着说:“不敢扒,只管塌。”这是句方言,

敢和管的意思差不多。我理解她的意思,是也知道老房子有文物保存价值,不敢乱

扒。但自然坍塌却也无可奈何,且又无钱维修。这名话说得很形象生动。大嫂又领

我们去看了王姓祠堂。现被一家农村杂货店占用着。大嫂指着下边一处宅子讲:那

就是王广亚的房子,锁着,没人住。王广亚在河南是名人,台商,他在新郑办了所

大学,在巩义也办了一所大学。回来时,在小学校门口看见一块碑,记载王为家乡

捐修一条8公里长的道路的功德。我心想:王先生何不好事做到底,把家乡开发为

旅游目的地呢!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石对联已镶嵌了几百年,红对联还透漏着春节的气息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村内小径

 

海上桥村处于浅山区,恰在郑州和洛阳中间,有区位优势。它作为古村落虽然元素

不足,但有老井,有祠堂,有十来处保存较好的老院子,还有美丽的传说。巩义的

古村落、古民居很多,如果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在宋陵之外再开发一条主题旅游

线路,相信会受到欢迎的。旅游开发起来了,老房子也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现

时房子维修费用村民出不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间间地坍塌下去……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泉眼不寻,古井犹存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探访窑洞院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小学门前的踏访者

 

巩义海上桥村——“不敢扒只管塌”的古村落

古村落的踏访者

 

链接:海上桥清代建筑群

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的海上桥村,南距310国道两公里,西接北山口镇,北临站街

镇。据村内古碑记载:这里河谷中曾有一翻花泉,人称“海眼”,终年不涸,人们

搭桥过往,因而得名“海上桥”。2007年12月,海上桥村王氏民居建筑群被巩义市

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走进海上桥村,你会看到一个坐北向南的小山洼,远远望去,此山洼活像一把

偌大的罗圈椅子,北高南低,东西北三方皆为高峻土岭,古时岭上修有寨墙、寨门,

寨内存在着大面积清代砖瓦结构民居建筑群,皆为王氏村民所居,因此又说它是一

座城堡式建筑群。

     

据巩义市文物局调查统计,此民居群总面积为22400平米。现存四大部分,分四个方

向建20个院落。内有窑洞75孔,楼房42幢80余间。诸多院落皆为二进式三进式四合

院。院内配以厢房、跨房、大房及门楼,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工艺超群,古色古

香。

 

王氏民居建筑格局分为三种。其一,是靠崖筑洞,两侧建筑厢房的一进或二进、三

进式的四合院;其二,是三面挖窑洞,两侧在窑洞外接厢房,临街盖倒座式两进院

落;其三,是靠崖挖晒台窑,即下层窑洞顶部挖成平台式,然后在平台再挖窑洞,

两侧依旧建厢房的“一进式、二进式或三进式”院落。庄园内窑洞下部为石券窑,

仅有少量土窑洞。窑洞深5—30米,宽2.5—3.5米,有的窑洞内架设有木棚板,靠崖

窑洞一般作为上房。厢房和倒座大都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砖石砌垒墙基,上

为土坯墙,屋内大多数中间架有木棚板,建筑年代有两处显示。一处为上院第二院

落,倒座檩条上墨书:“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吉时”;另一处为西院北厢房脊檩上

墨书“道光十一年”字样。村内凿有公用水井和四通八达的石子小路,村内东西两

侧各有一条用岩石铺成的下水道,雨季作防洪排涝而用。

 

此王氏民居为何人何时所建,经初步调查,方知为清乾隆时,王氏第十二代先人王

伯当、王伯禄兄弟领导族人所建。当时,王伯当兄弟除经营土地外,还开办煤场,

经销煤炭。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此民居群屡经后人改造整修,日臻完备,遂有今日

之规模。

 

(作者王长征节选自巩义市政府网)(2009年3月2日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