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读越焦虑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2017-03-22 19:35:42)
标签:

杂谈

​​

罗振宇等著《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封面

微信读书上有一个“读书排行榜”,能看到关注好友的读书情况,上周排名第一的书友读书72个小时,吓人不吓人?一天读十个小时!查看总读书时间,有的已经读书1319小时。微信读书应该是2015年8月27日上线,粗略算了下到现在大概是570天,每天读书两个多小时。

我的书架上放了253本书,读完了42本,不到六分之一。有些书其实读完了,但不是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比如《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依旧十分焦虑。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一共有五章,据说是要做一件事,即讲一讲“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切换思维,升级认知,参与未来”。第一章是“知识焦虑的时代”,第一节是“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是张泉灵写的,主要讲了改行做投资人的一些感受,可以看到她在商言商,价值观发生的嬗变;第二节是“现代世界的诞生”,主要讲牛顿所做贡献的划时代意义,“奠定了观念地层”。第二章讲“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主要有三节内容,魔鬼经济学、理科思维与文科思维、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的传奇故事。第三章讲“创新,认知升级的工具”,讲了很多小故事,让人大开眼界。第四章讲“商业思维的升级”,第五章讲《物演通论》的思想及启发。以上。

要说涨姿势,要说有趣,这本书肯定是必读书。要说解决人的知识焦虑,嘿嘿,真是的,不读也罢。不知道罗振宇为什么在这本书出版后不到两个月,在得到app成为一种“现象”的情况下推翻之前的结论,说知识付费和知识社群都是坑。或许与他提出的“国民总时间”有关?或许是因为人性当中的“懒”不可战胜?当我们还试图通过他的书解决焦虑的时候,他已经又跑到另一个维度去了。越是开眼看世界越是看不懂这个世界,越是追赶越是发现差距巨大,你说,焦虑不焦虑?

来自网络,全民焦虑时代

​焦虑怎样出现的?焦虑是一种警示性情绪,这种情绪向我们传达一个讯号:你有问题需要解决!焦虑成为问题是因为找不到问题,或者说找到了一个自觉无解的问题,开始陷入逃避、自责、茫然、抑郁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当中。知识焦虑,是指因为缺少知识而感到焦虑,但是,我们很难通过学习知识消除知识焦虑,因为产生焦虑的是其他问题,不是“缺少知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概况起来只有一个问题,即功利问题,也就是“最小付出最大收益”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取得“成功”的问题。李笑来对此开出的药方是,学习吧,总会有用途的。虽然拥趸众多,这样的解释能够说服的肯定还是少数。这少数行动派当中,能够“成功”的,肯定又是少数。多数人,只要不疯魔又不肯放弃追逐世俗的成功,肯定会继续焦虑下去。

我也肯定开不出更好的药方。我见过有人开价3万办知识社群,并且不承诺取得效果,真是醉了。或许知识付费的症结就在这里,它什么也不能承诺。说起来,罗辑思维推荐的心理学类和自助类书籍并不多,推了一个《巨婴国》,实体书还被全面下架了。——或许这让罗振宇有点心灰?在商言商,情怀就顾不了了,《巨婴国》肯定能畅销,但学术性、知识性并不强。

牛人其实都很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普通人可能既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做,他们缺少的其实是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光有知识还不够,还要有一些信息,一些只有自己才能得到的信息。知识能够帮人去思考,但不能帮人最终做出决策,这中间要有个人体验到的内在信息来辅助。

知识创新是很困难的。贩卖知识的人当中却已经有很多成功者。购买知识的人,依旧焦虑。或许,不经历苦痛就不会有成长,我们自以为的进步其实只是虚像。突然有点理解那些守旧派的思想了,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非常推崇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的教导大都是一些“老生长谈”,道理不一样吗?旧的东西仍然闪光,新的东西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太消极了。这样说吧,答案肯定还是要到我们心中去寻找的。当然,我们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影响。比如,西方很多作家其实梦想着做科学家,比如大名鼎鼎的歌德,比如列夫·托尔斯泰,也有真的称得上科学家的,比如写《瓦尔登湖》的梭罗。当一种事物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时,没有人能免疫其影响。成长进步是向上看,幸福则要向下看,而实现成长,需要心态平和地向前看。以此自勉。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