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2012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之材料篇1
(2012-01-18 17:10:41)
标签:
高考高考作文教育满分软格教育王宪鹏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要回家了,先把材料发上来,明天或者后天找机会上网整理一下,太多了等于没有,高考时能用到的不过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两件事,我会把最精彩的部分整理出来,把如何使用写出来。
富兰克林博学多才,他是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他有许多发明,如静电发生器、漂亮的古玻璃琴等等,其中最重大的发明是避雷针,这是他广泛实验后的成果。富兰克林精心设计了避雷针的大小、地面设备的类型以及如何将其与建筑物连接,直到今天避雷针仍基本保持了他当年的设计。
富兰克林年轻时,为了完善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种应该遵守的德行,它们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不做无益闲聊。
(3)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4)决心。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5)俭朴。用钱适当,不得浪费。不干
用损害良心的办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的事。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8)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在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时伤害他人。
(9)适度。避免极端与不及。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让自己与环境同步美化起来。
(11)镇静。勿因任何事情而惊慌失措。
(12)贞节。学会控制自己。
(13)谦虚。越伟大越谦虚。
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笔画出7直行,一星期中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画分成13个横格,在每一个横格的左边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检查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便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打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地注意,预防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
这样,在几个循环之后,在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就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册子了。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这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他在79岁时回忆此事,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适和他所获得财产及一切使他成为有用的公民并使他在学术界得到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当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尽管他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和我一样,取得有益的效果。
读了富兰克林的这番话,你是否有所感触呢?
富兰克林与费城同步发展着。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发表了《穷理查年鉴》(又译《格言历书》[Poor Richard's Almonac, 1732-1758]),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年鉴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年鉴》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由于急需武器,美国决定向法国寻求帮助,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折磨着他。但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启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美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随着与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尼特王妃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不过,从富兰克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法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他在法国如鱼得水,他被邀出席盛大的宴会、贵族的沙龙,人人都赞美他这位知名的电学家,他使整个法国沸腾起来。当约翰·亚当斯抵达法国加入美国代表团时,发现这里的每个人上至内阁部长下至旅馆的女侍都知道这位博士先生。富兰克林的肖像随处可见,挂在壁炉架上,垂在表链下,刻在装饰盘、徽章、戒指上,印在外衣、帽子、鼻烟壶上,更让亚当斯惊异的是,富兰克林似乎拥有吸引所有女性的魅力,因为各种年龄的女人都喜欢簇拥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稀疏、备受痛风折磨的70岁老头,希望赢得他的注意。在众多的女性中布里安夫人和厄尔维修斯夫人似乎真正地吸引了他。在法国期间,富兰克林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法国承认美国,同时又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解决武器的运输,并谋求军事上的同盟。1778年法国和美国正式结盟,这时富兰克林与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一起被派往英国,运用各种手段力争在不得罪同盟国法国的前提下,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1783年11月30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据说,当天富兰克林穿的衣服正是10年前他在英国枢密院受尽辱骂时所穿的那件。但这一次恰如他所代表的新生国家,他把过去的耻辱转化成了今日的胜利。1785年春天,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了富兰克林要求回国的请求。富兰克林说尽管他爱法国,不过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祖国度过余生。当年富兰克林是以说客的身份去法国的,离开时他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在6个星期的返航途中,80岁的富兰克林忍受着肾结石所带来的病痛,测量和记录海水温度,那是一项他坚持了30年的研究——绘制湾流图。回到费城的旧宅后,富兰克林本想完全退出政治生活。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为宾夕法尼亚的代表,加盟联邦制宪会议。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宪法通过了。躺在病床上的富兰克林给一位法国科学家写了封信,“我们的新宪法出台了。它应该会永远生效,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本杰明·谭波尔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富兰克林——印刷工人”。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