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2010-09-15 18:18:49)
标签:

教育

软格教育

雅斯贝尔斯

分类: 读书笔记

——没读完,读不下去,太晦涩。还不如我写的明白。可惜啊~!

邹进译,生活·读书·求知三联书店出版,1991年,德国文化丛书

 

第一章 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

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

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以年龄、教养与素质差别区分),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少爱心,以至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

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实现它的途径如今似乎已不是教育,因为现行教育的运用恰恰阻碍了爱的交流。

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类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

 

人在自我生成上需要全部人性去冲破的阻力:每个人在本质上的不可改变性;内在的可塑性;人的原初自我存在。

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交往则是双方的对话。

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起作用,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类型

经院式教育,照本宣科。

师徒式教育,借助教师权威满足人类不愿自己负责而愿依附别人的需要。

苏格拉底式教育,教育激发学生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

三种教育都需要学生对绝对真理和探索真理的引路人——教师的敬畏之心。

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

哲学式反讽是对隐藏不露的真理的暗示,虚无主义的反讽则是油嘴滑舌和毫无意义的。

教育只有经由顿悟才能达到对整个人生的拯救。

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

 

第三章 直接传达与间接传达

柏拉图认为天才的人能够自助,能理智地把握自己何时应该慷慨陈词,何时又该保持沉默。柏拉图认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同样重要。

对话是比文字更好的传达方式。

抽象的理性描述是对真理的直接传达,但是,这种传达很难让人感知到真理。

间接的感性的描述反映真理的性质,能够让人感悟到真理。

 

第四章 教育——受计划限制的事件

计划的必要性与全盘计划的危害:我们人类的全部存在是以有意义的计划为基础的。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极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人们都是依靠理解力来制定计划的。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不成系统的专业和知识,传授考试技巧等等,所有这些都削弱了原初的精神生活,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

 

第五章 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只有当当下的生活是为未来服务时,那么这种生活才有意义。

现在沟通过去和未来。

 

第六章 依靠全体的教育

教育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

教育须有信仰。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活的就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大众共有的;真实,独立自主,责任,自由。

 

第七章 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事件。

如果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政治。自由。

 

第八章 可能性与教育的界限

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能够干什么,他必须去尝试。

 

第九章 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的安全与其精神和道德的未来

 

第十章 作为教育源泉的真正权威

权威的必要性与历史性

作为信任源泉的权威

自由与权威的独立性

 

第十一章 教育与语言

通过语言传承而成为人

 

第十二章 教育与文化

    学习是德行的保存。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引用。

 

第十三章 陶冶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反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