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粹笔记
(2010-08-18 08:16:53)
标签:
励志心智精粹藏锋剑生活状态目标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有一种很古老的测验—上一个世纪很流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帮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测验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假设你有时间作一些准备,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物品到岛上,还能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试着列这样一份书单是很有指导性的,这倒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最想一读再读的书是哪些。事实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来,这一点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件事就是:当你想像自己被隔绝在一个没有娱乐、没有资讯、没有可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时,比较起来你是否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多一点?记住,岛上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图书馆,只有你跟十本书。
你开始想的时候,会觉得这样想像的情况有点稀奇古怪,不太真实。当真如此吗?我们不这么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人类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点,主要是这一点划分了我们心智与身体的截然不同。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其中一个迹象是,在力量与技巧上,身体不能无限制地成长。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这是人类最明显的特质,也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其他的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个层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发展。但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这是个可怕的惩罚,因为证据显示,心智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法说明为什么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死亡。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电视、收音机及其他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也都是些人为的支撑物。它们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因为我们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这些外界刺激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了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点点,甚或毫无作用了。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曾国藩三十六字处世诀
积极心态树
种下“积极心态”,收获34种积极的硕果。
爱心,决心,信心,恒心,雄心,虚心,平常心,企图心,宽容心,进取心,老板心,创新,合群,无私,自律,务实,幽默,理解,信任,责任感
,荣誉感,成就感,拼搏,坚强,真诚,贡献,豁达,乐观,开朗,沉着,热情,勇气,激励,果断。
消极心态树
种下“消极心态”,滋生34种消极的苦果。
混日子,推委,绝望,宿命,被动,空谈,索取,懒惰,脆弱,妒忌,侥幸,自满,贪小,冷漠,犹豫,自私,自闭,急躁,拖沓,虚荣,愤恨,抱
怨,犹豫,自卑,无聊,自大,懦弱,狭隘,找借口,易努,虚伪,放纵,气馁,怕苦。
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这是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的一句名言。
成功的定义是:达成预期目标。
一切的成功,追根溯源,最终都应归结为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见,研究“目标”在整个研究关于成功的系统中的核心位置。
成功的核心问题也许可以简化为两大问题:如何订立一个好目标?以及如何高效达成该目标?
Why?
1.为什么要订立目标?
2.为什么你要订立该目标?
3.为什么目标会达成?
How?
1.怎样避免订立目标时陷入误区?
2.怎样寻找成功的路径?
3.怎样分解目标?
4.怎样制定计划?
5.怎样评估目标?
6.怎样判断目标能否达成?
7.怎样系统规划自己的成功生涯?
8.怎修正目标?
9.怎样快速达成目标?
What?
1.什么是你的梦想?
2.什么是你的目标?
3.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一、目标的威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现在你可以暂停阅读下面的文字,先花几分钟思考一下,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目标?是否清晰?是多长时间的目标?自己过去属于27%、60%、10%、3%中的哪一类人?现在又属于哪一类?或者现在决定将来要属于哪一类人?
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
没有目标,我们几乎同时失去机遇、运气、别人的支持。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帮助得了他: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也就不明确什么风对它来讲是顺风。
所以,目标的威力就是:
①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人充分了解自己每一个行为的目的。
②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
③迫使自己未雨绸缪,把握今天。
④使人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
⑤使人能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来。
⑥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