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黑匣子之软格教育(小说?0.0)
(2010-07-30 16:41:39)
标签:
软格格言联璧专注教育 |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
诸事不顺皆因贪心
成功需要专注。专注程度不同,获得的成就不同。不成功,必然是因为缺少专注。
道理人人会讲,做到的却很少,这是因为讲道理的人不够专注,只观察到了现象,说出了外在的过程,没有发现内在的过程,无法使人掌握调控过程的本领。
都知道“要专注”,但在彻底明白“专注”之前,很难做到“专注”。
专注是“民主集中制”,是发散(辐射)思维与集中(辐辏)思维的辩证统一,是不断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再搜索再筛选的连续过程。
正常人日常情况下为什么常常出现无法专注的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动机多元化导致目标不单一,并且各个目标相互抢占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心存恐惧,肾上腺急速过多分泌,注意力过度集中,神经系统出现焦虑。
如何消除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力量与运动密不可分,注意力的基础锻炼可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实现;
体育运动中注意力相对集中是因为人的大脑对变化的信息更“感兴趣”,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联想”、“类比/对比”、“想象”等相对高阶的大脑运动来提升效率;
通过呼吸训练及冥想练习集中注意力,运用理性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确定事件的性质,诸如紧急、重要、次紧急、次重要等,然后据此采取行动。
如何消除注意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焦虑的现象?
焦虑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使得“人在选择中确定自己的本质”,然而,习惯了存在一个事事有主意的“老大哥”的人们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于是逃避选择,或者说选择了逃避,一边沉溺于各种消遣活动,一边深深内疚自责觉得愧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
任何值得追求的东西都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这就是“价值”存在的根源,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才能懂得选择,务必记住,无论如何我们都将做出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代表随波逐流的人生观;
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做选择时不得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然而这种考虑一旦超出某个范围就会导致焦虑,这个社会早已实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若是事事考虑他人感受而不能发掘内心真实需要,必然会无所适从,没有办法专注于既定的目标;
首先要做出准确判断,想要什么,恐惧或担忧什么,恐惧或担忧反映了哪些真实的需要,然后据此做出选择,人的才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验证。
即便事实明确无误地呈现,多数人读过之后将仍然保持原有的习惯。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与物理学里的“惯性”类比参照。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必然要施加外力,让运动反向,必然要施加使物体静止的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开篇名句)。
“将意气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将志气奋发得起,何事做不成?”(《格言联璧》)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