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应试一本通2

(2010-01-14 09:36:47)
标签:

高考

教育

分类: 软格教育·高考·人生

第二课 高考语文通览之一

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来形容与高考相关的复习资料之繁多大概有些过分,但若用来形容高考语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却十分恰当。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的拼音和标点符号到大学里才会接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跨度之大真能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想要高考语文取得好成绩非但不困难,而且非常简单。

首先,老生常谈,要打好基本功。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称呼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分为字音、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九个考查项目,主要考查记忆和模仿能力,只要有信心,使用正确的方法训练,一个月就可以见到成效。根据自身特点准备易错题目集锦非常有效,务必要付诸实践。

我做了05-09五年的题目及一些模拟题,发现自己对这些字的读音掌握不好:文,按不住,梁,俊沱,挛,除,胃口,舌,嘁嘁喳喳然不乐,牛义词,联,徉,见不鲜,悍,米,头,鱼米,刑,质,强,挑怏怏不乐,编三绝,架,痒,刻,头染,帖,刻,商,物民丰,赫,赫,船勇,莠。声调错误占了大多数,平舌卷舌只能靠记忆来判断,日常生活读错的音尤须注意。其他,如“解铃还须铃人”,日常口语习惯的读音是错的,但知道规定读音,所以不会犯错,“菁”读音与日常口语一致,也不会错。

字形需要根据字义来记忆,如,“再接再厉”的“厉”通“砺”,“墨守成规”的“墨”是指战国的墨翟,“名列前茅”的“茅”指茅草,春秋时期是一种有神圣寓意的物品,“针砭时弊”的“砭”和“针”近义,“按部就班”的“部”是“吏户礼兵刑工”的统称,“脉”,“融贯通”,“伏案书”,“顶礼拜”,都要意会才行。“精兵简政”、“仗义执言”、“远见卓识”、“崇山峻岭”、“提心吊胆”、“旁征博引”、“山清水秀”、“前倨后恭”、“瓜熟蒂落”、“提纲”、“怄气”、“烦躁”、“插科打诨”、“珠联璧合”、“响彻云霄”、“功亏一篑”、“一筹莫展”、“绵里藏针”、“一副对联”等等,都可以从基本字义上来把握。再举一例吧,“就范”的“范”字让人想起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对毕昇活字印刷术介绍时使用的字模,“就范”就是“靠近范”,印刷工序中这一动作意味着完成了准备工作要将活字固定下来,其延伸含义即服从安排。这难道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吗?

至于标点符号,小学就开始学,为什么我们仍然难以掌握?关键是标准不够明确。现在有了相关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任务就明确了——首先要记住相应的规定以及相关的规则,如,常用标点符号包括六种点号,问号、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四种标号,引号、书名号、括号、破折号,如,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用省略号,如,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对上文几种情况进行总结也要用冒号,如,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名,表示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名、单位名等时不能用书名号,等。顿号与逗号的选择,引用时句号的位置(引号内还是外),注释说明引用来源时括号的位置,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等是考察重点。如“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2005江西,3分),冒号管不到句尾,所以应改为破折号,第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这都是乌龟的屁股——规定。完全引用时句子的标点符号应该都照抄下来,且引号外可以继续使用点号,比如2009年山东高考题: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我是谁?”后的顿号是答案给出的正确使用,应该记清楚。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内容可分为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部分。实词着重考查近义词;虚词侧重关联词语、介词和副词;熟语常见误用类型有:色彩不明,轻重失度,对象误用,谦敬错位,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近义词的辨析仍然要着落在单字的初始含义上,感情色彩、轻重程度等属于情感认知记忆范畴,与现实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学习效果必定迅速提高。试比较下面词语:爱好/嗜好,安静/宁静,把戏/伎俩,轻率/草率,流传留传,截止截至,度过渡过,急躁暴躁,申明声明,祛除驱除,贯穿贯串,开辟开拓,发奋发愤,审定审订,推脱推托,庇护袒护,界限界线,国是国事,功效工效,赢利营利盈利,实行施行,误解曲解,震荡振荡,作客做客,接受接收,权利权力,遏制遏止,考察考查;不必未必,一起一齐,固然虽然,何必何苦,即使尽管虽然,尽管不管,未免不免,何曾何尝,一概一律,以致以至,从而进而,基于鉴于,逐步逐渐,继而既而,几乎简直,按照依照,大抵大概,况且何况;安之若素随遇而安,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刊之论不易之论,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风言风语流言蜚语,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谈笑风生谈笑自若,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销声匿迹偃旗息鼓,置若罔闻置之度外,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阿谀逢迎趋炎附势,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博闻强识见多识广。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七月流火,明日黄花,弹冠相庆,安土重迁,不经之谈,不足为训,差强人意,党同伐异,分庭抗礼,毫发不爽,计日程功,久假不归,劳燕分飞,莫衷一是,文不加点,大方之家。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侧目而视,马革裹尸,危言危行,万人空巷,三人成虎,河东狮吼,下里巴人,目无全牛,望其项背,捉襟见肘,噤若寒蝉,火中取栗,不赞一词,涣然冰释,惨淡经营,首当其冲。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洗心革面,倚马可待,炙手可热;蓬荜生辉,抛砖引玉,忝列门墙,鼎力相助;汗牛充栋,如坐春风,举案齐眉,东山再起,朝思暮想,不知所云,美轮美奂。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重整旗鼓,半斤八两,守株待兔,无所不为,翻云覆雨,侃侃而谈,无所不至,始作俑者,趋之若鹜,处心积虑,蠢蠢欲动,改头换面。这些词只能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加练习来掌握。

“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语言使用知识。可以通过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意义分析法来辨析,通过增、删、换、简、调来修改。请看例句:“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这是一个病句,但我经常使用,我总是觉得那个“的”不去掉也没有关系。考试可不管你怎样认为,所以必须记住典型易错题目。再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这句话有问题吗?据说应该将“完成”改为“做完”,可我觉得如果改就该将“即可完成”改为“就能做完”,“即可完成”与“就能做完”意思相近,而“就能完成”与“即可做完”让人觉得不顺,不过,细细品味,“事情几天内即可完成”的确有问题,改为“做完”是更准确一些。还是那句话,高考想考高分。必须准备错题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