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键还是教育

(2009-08-30 16:31:22)
标签:

考研

读法

长期记忆

右脑

瞬时记忆

杂谈

分类: 给自己励志

正如李阳疯狂英语的口号所说的,锻炼记忆就和锻炼肌肉一个道理,贵在持之以恒。知道记忆术的学生很多,掌握的却很少,关键就在于没有坚持锻炼。七田真提到的日本佛教的“虚空藏求闻持法”是对人的意志力要求就非常高,虽然听起来操作很方便,将虚空藏真言每天念诵一万遍,连续坚持100天,这样就可以获得超级记忆力,而且真言“南牟阿迦舍揭婆耶俺阿利迦摩利莎哇可”只有十七个字,但是,你相信“习得此法即获闻持之力,一度见闻可解其义,终身不忘”吗?只是相信还不够,必须坚信才行!否则,三个多月,每天都重复一万遍,想一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动力很重要!

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困惑自己初中时拼命学习的动机是什么,那几乎近似于一种强迫症,恨不得将一本书完完全全背下来!答案有两个,一是出于下意识的反抗,许多人说我笨,这实在让人气愤!一是为了回报,明明分数全乡第一却因为两个学校争生源使我不能去上学,父亲跑了很长时间才争取到机会。具体是哪一个,或者两者都有,或者都不是,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如果我能够有那个时期的强烈动机,真的没有什么是我办不到的。因此,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动力机器。不在这方面做一番努力,记忆力训练、快速阅读训练都是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原理

早在小学时我就接触到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挂钩法记忆等知识,初中时就知道了右脑开发,在这当时还很闭塞的农村算得上广闻博识,但是为什么我没有练好记忆术呢?可以说,那个时候其实有些浮躁。有那么多知识等着我去学,我怎么能在这上面花费那么多力气和时间呢?见鬼的怪诞想象难道真的能够提高记忆力吗?为什么我做起来感到很吃力呢?这很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心理。

    过多过杂的记忆理论对于提高记忆只会起到负面作用。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忆的规律。感觉到知觉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储量可以认为是无限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开发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只要反复重复使记忆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即可,然而,开发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更是对自我意志的一种磨砺,对大脑整体能力的开发。其次,我们应该以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代替那些毫无意义的词汇组合。将“勺子杯子肥皂香蕉桶耳环面粉木屐大象自行车”想象为一组关联图像的训练可以用回忆一天的经历、一天的学习内容来代替。事实上,这种练习对于记忆力的开发更加全面,比如回忆一天的经历,可以回忆地名、人名、地方环境、人的长相、事件过程、人的语言动作等等,回忆一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想一想白天上了哪些课,学了哪些要点,新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必然会存在许多困难,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必要的辅导性质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选择同学的电话号码来锻炼数字记忆能力,可以让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联谊活动,通报姓名后进行比赛,看谁记住的人最多,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来锻炼感官的敏锐性,可以发动学生搜集励志短句分析哪些最具有感染力然后大家经常背诵以培养昂扬的斗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冥想、呼吸、想象”的右脑开发训练,也可以把建立“桩表”进行记忆作为一种游戏竞赛来进行,提高学生积极性。针对不同的记忆类型进行有意识的锻炼也很重要,下面的表格可以告诉你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

 

   

 

至于快速阅读,必须首先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视野训练,取得“一眼记住全像”能力。中国记忆力训练网,美国乔治快速阅读记忆,都要用到下面四幅图。这对开发右脑也有一定作用,当然,使用曼陀罗卡和三维卡开发右脑效果更好,而开发右脑对于快速阅读也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是一个比记忆更加复杂的过程,不但要快速记忆看到的内容还要对其做出分析判断,快速阅读要求更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阅读目标要尽可能明确,影响阅读的坏习惯一定要摒除,根据要求从阅读中得到的不同信息获取级别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等等。

     怎样扫读一本书

    1.浏览前言:了解作者的意思,背景及主要观点

    2.通读目录:了解作者论述哪几方面的问题及内部的各层次。

    3.扫读节的标题:根据节的标题扫描作者的主要观点,论据

    4.抓住重点:一页中扫描最关键的词.

    5.看结束语:看一遍结束语,对全书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读物,运用不同的扫读方法。

    1.读杂志,可以从通读目录开始。选择自己需要的文章读。其它的文章作极快的扫描。

    2.读单篇文章,第三步可改成“记住标题,了解作者,辨清体裁”其它各条基本相同。

    3.读记叙文参照上述过程,只不过要着重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进而掌握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4.读教科书,参考书,它的重点并不多,据统计,一页中只有二至五个,要紧紧抓牢,其它辅助性,说明性的内容略读而过

扫读最主要的步骤,就是恰到好处的断定你要寻找的材料。第二步,就是要断定将出现的信息会是什么形式,由此借助一条重要的线索取发你所要获取的信息。运用扫读技巧,应该遵循下列指示:

    1.仔细阅读需要回答的问题。

    2.记住答题或你需要注意的材料的类型。

    3.在材料上很快移动视线,抓住可以告诉你“这里能找到所需要内容”的线索。

    4.当你发现多需要的内容的时候,停止扫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理解单位,进行合适的阅读。

    5.认真的注意这些内容。

怎样运用跳读

    1.以标题,小标题,黑体字为主要阅读对象的跳读法。许多书都列有章节标题,有的书还用黑体字突出定义,结论等。有的书在文章前后用方框框出要点。这些都是作者要求读者留心的地方,往往是全书,全章,全节的主题和中心所在。阅读时先用跳读法只读这些部分,然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精度这本书或精读其中章节

    2.关键词语跳读法。只读自己所需要的同特定主题有关的词语,而略去其他的段,句,词。关键词跳读法可用于查找文献资料,也可以把精读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梳理。

    3.首尾句跳读法。就是只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末一句,或是第一句和最末一句。一般说来,以说明为主,以议论为主的科学性著作,每小段的首句往往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末句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中间则是补充,推理,例子之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抓住全文的中心。

    4.语法结构跳读法。这种跳读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全力贯注句子中的结构词,如连词;段落中的结构语,如“由此可见”等。根据这些词语来探寻有意义的词和句,从而把握全书的纹理脉络。另一种方式是集中注意力读句子中各类词语的中心语,要忽略修饰语,补充语等辅助性句子成分。

    5.随意跳读法。这种跳读法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可根据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路来找阅读的注意点,这种跳读法会较多的漏掉有价值而读者还未感到兴趣的东西。

    运用跳读法阅读一本书

    例如,读一本新书,只看序言,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跳读有关内容,不必细读全文。阅读章节,也只跳读标题,黑体字,斜体字和重点句,然后前后连贯,抓住全文中心。也可以跳读每段的首位两句。一般来说,任何读物,每段的开头句很可能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末为则往往是小节性的语句,还可以跳读关键句。

怎样运用寻读法

    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应该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社及其说明;阅读导言和序言;浏览目录,借阅参考书目,选择一两个包含主要论题的中心章节,阅读它开始的一两段和结束段。所有的这些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2.为了掌握一个章节或一篇文章的观点,还需要了解这一章节或文章出现在哪一类书籍或报刊上,直到所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寻找概括文章的段落句子

    3.讲课讲演,写经验,论文,总结等都需要找些材料参考,这也需要寻读。

    4.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等等,也需要用寻读。在寻读是要把寻找的问题记在心中,尽快转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并且注意运用标题,不同字体的标示等,以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5.为了寻找常用的资料。如查阅某单位或朋友的电话号码时,要很快的在电话本中翻到可能查到的地方,这也需要寻读。促外,查看火车时刻表,等等,都需要寻读。

运用猜读法的步骤

    1.确定猜想的起始点。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原文的有关材料是猜想的依据。猜想要以有关材料出发:或是文体本身,或是某个词语,或是某个段落,或是某条注释,等等。

    2.对照阅读。即快速阅读后文,寻找跟自己猜想有紧密关系的部分,重点阅读。

    3.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有些方面一致。如果是一致的,说明阅读者准确的理解了做猜想的那部分在全文的表达作用,结构作用;如果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深入思考原文在写法上的得失。

    学会猜读是大有益处的,首先可以树立起正确的读书意识,防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毛病,可以从书中汲取其精华,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其次,可以促使人们便读边思,读思结合,养成读书用脑的习惯。打开书本后的猜测是用脑的开始,阅读,释疑,解惑,揭秘,整个都是用脑的过程。最后是在对比中获得真知,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扫读、跳读、寻读、猜读一般是根据略读、浏览的需要采取的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时速度就会下降,因为这些方法不超出传统逐字音读的范畴,速读则是“眼脑直映”,绝对速度和应用速读都会大大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键还是教育
后一篇:宝藏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