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4
(2009-05-22 14:26:10)
标签:
教育国学环境要素杂谈高论 |
分类: 废文与杂谈 |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放必然是有限的,不能事事好奇,事事关心。这样一来,似乎开放式学习十足是一鸡肋,提出来还不如不提出来。
未必如此。
不必每个人都进行开放式学习。有人如此做了,便具备了解答疑惑的能力,为自己,也为他人。
首先是为了自己。
当你看到过足够多的书,并且看到太多的重复以后,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何会出现这些书?为何缺乏创新?为何没有创新的情况下要不断地制造噱头?为什么如今网络如此发达,实体书仍然有很大市场?
回答这些问题,依靠单独某一科目的知识显然不够。
进而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小说的休闲性质为何在如今这个时间日益宝贵的时代被真正凸显?为什么尽管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早就诲淫诲盗的异常厉害,为什么还要抨击网络文学“很黄很暴力”?为什么“很黄很暴力”的东西总是能够吸引注意力?为什么门户网站也总在打擦边球搞标题主义?为什么我们要心甘情愿将我们的精力耗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没有意义?什么是没有意义?为什么要追求有意义?
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想法。
将视野极大开阔来观察这个世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成人,不同的社会,但是,他们都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所有的纷繁复杂,都可以通过这种分析极大简化。真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成为那样的人不是没有原因。
这样说下去毫无意义,——无助于讲明白什么是开放式学习。
各种尝试是必要的。
最终不得不求助于一种哲学化的抽象。类似于六祖慧能所讲,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开放式学习就是一种用心感知世界整体的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我们可以找到我们的“宿命”或说使命感,并使我们成为能够实现使命的人。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想不出更恰当的说法了。
懂得某些道理却无法做到,那是因为心不在那儿。
把我们的心开放给世界,但不显露给世界。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的筋肉血脉意气鼓荡着,发起一次次冲锋,为了实现心头的一点点奢望;
在空间的桎梏中,我的精神流淌在无尽的历史文本上,渴望着与真理的邂逅,徘徊彷徨,踟蹰踌躇。
不依托于已成名的作品,就算我说的如何精深准确,也不会有多少人理睬。
虽然人常常会采取逃避面对、转移注意等方式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但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这种退让行为。这是因为在人与环境这对矛盾中,人想要取胜的动机是天生的本能。因此,无论如何,后退是一件让人感觉受伤的事情。
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退后。前面充满诱惑与风险的路途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站在近处恰恰无法看清。
痛苦是难免的。煎熬是必需的。
人生虽然丰富多彩,基本的元素却单一地贯穿始终。无论权威怎样强调家庭对于我们中国人的重要性,都无法掩盖个人才是真正的行动主体,家庭、家族只是一种利益纠集体的事实。这样说似乎太过冷酷,然而,只要你考察一下农村赡养老人的问题以及富豪们的遗产问题,大概能够理解。感情用事,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无能。让环境为你服务,而不是相反,这就是人生的基本元素,而现实中我们都要做出各种妥协。恰当的妥协是每个人成长路上必须学会的课程。
为了让环境服务于我们,我们必须向成功人士学习。成功人士就是比我们拥有更多资源调动能力的人。资源即是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环境要素。将所有环境要素都视作资源的人生是理想化的理性而冷酷的人生。亲情无价,爱情难求。
国学之中,曲阿人情以求利益之学居于核心位置,却阴藏不露,只以仁义道德惑人耳目,当世无知之人一味构建空中楼阁,无耻之人靠其谋利,皆自封国学大师,其实可叹。当今之世,人情关系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仍然大行其道,不明言利而暗索之,这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相悖逆。即或我们要承继国学,也不能不思辨中西之文化而一味复古。其实,那些借国学之东风谋利之人怎么会不知道其所提倡之国学对于如今的中国毫无用处!如此一说,大半会有人批驳,乐意聆听诸位高论。只是,诸位发高论之前,应该学一学社会动力学,读一读人类历史。
以上乃是空谈大论,纯属穷措大措大之辞。
具体而言,安身立命是一切作为的先决条件。
安身立命,即要于市场之中进出一番,寻一价格,求一价值。
市场上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竞争不可避免。只有充分竞争,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否则,价格与价值之间定然相距甚远。
这些仍然过于抽象。具体来说,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在如今这个社会,都有些什么职业可供选择?
(必须重申,如果缺乏竞争,必然效率低下。医疗系统如此,教育系统也是如此。现在,新华书店已经开始改制,医疗改革又一次由上至下地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则仍然遥遥无期。害怕竞争,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警告。
竞争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为的是实现更好的效果。效果就是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医疗、教育、农业、工业、商业,都要考虑考虑所做事情的目的,这样才会关注效果,提高效率,在竞争中取胜。营销与推销的区别就在于此。前者是由目的来安排商品、服务的生产、规范,后者则将分割了这种关系。
教育是最后一块被瓜分的蛋糕。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教育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产业。教育市场会继续扩大。在教育之中,能够包含世界。我的人生,将奉献于教育。)
职业归属于行业。我们中学就学过有关农业、工业、商业如何划分的知识,虽然社会变化极快,基本知识并不会过时。人的需要类似,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之后,当社会的总人数增加时,某种需要的量便会增大,专门满足人类某种需要而获取谋生机会的人便会分离出来,进而形成一个职业。农业和工业属于基础产业,所能吸纳的人数必定有限,但一个社会不能存在太多无业人口,人是一种群体动物,需要一种归属感,于是社会自动创造职业。商业为农业和工业服务,是商品的流通的环节,服务业可以算作商业,两者存在交叉重合部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费”便会增多,只要你劳驾了别人,必须要有所表示才行。不知交易费用概念是否包含这种现象。通货膨胀不知是否包含了这种因素。在当今这个社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因为依附于土地和机器的人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或变化幅度很小,就业机会都出现在服务行业!你可以去做销售员,不管销售什么,只要不是传销,就没人管你。你可以去做行政服务人员,做些杂事。你可以投身娱乐休闲行业,可以献身文化艺术产业。大家压力都比较大,你就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家长上班孩子没人管,你就可以开幼儿园。只要有需要,那就是市场,只要市场够大,就会形成产业,提供职位。
如此,可能目标已经找到,但仍不够具体。有待细化分解。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职业都离不开以下几个问题:常规操作;突发问题处理;人际交流与合作。任何职业都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宗旨,而人的需要的满足主要表现为满意,要使人满意,必使人达到一种乐观积极胜出环境的状态。
以教育行业来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人吗?若如此以为,则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需要给学生一种战胜困难的气势。当然,许多老师有这样的行为,但只是偶尔表现出来。一个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尤其成家立业需要支撑几口之家的教师更是如此。同时,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耐心更加有限。于是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人愿意请家教,参加培训班。
家教与培训班的作用仍然是传授知识。学习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大爆发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就成为必要。
当一个人无法摆脱就有环境时,励志培训就成为需要。
虽然看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人的耐心有限的很,大多数人宁肯掏钱让别人说给他们听,也不愿去看书。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内心里,每个人都需要同情,只是有的人不愿表露。任何人都爱听符合心意的话。所有人都有人所共有的弱点。
当你懂得这些道理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时候,你就能干好教育行业的所有职业。因为你将会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战胜环境,实现自我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