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001JJw84gy6O955u2yZ81&690
时光在书写间流失
期中考试结束了,向来不担心语文的小乐,这次说语文考砸了,主要是基础部分失分较多。“好在作文帮着拉分,否则就彻底完了!”小乐感慨着。
“是什么样的作文帮小乐拉分呢?”我心里好奇。
“作文标题是什么?”我问
“XX的快乐”小乐答。
“你写的是议论文吗?”
“不是,用叙事的方式”。
“是编出来的故事?”
“不是,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写的”
考试那瞬间,看到这样一个标题,小乐会写出什么真实的故事呢?据说,由于全班这篇文章都没怎么写好,这个周末,老师让大家重写,小乐也觉得有些措词可以再度斟酌、修改。
上了中学的小家伙,文章很少像小学时那样给我看了,基本上写完了就藏书包里,只是觉得是篇好文章时,会在餐桌上跟我提及写的内容。
虽然博客里有个栏目是“小乐文笔”,可是基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好久没有往里面增添内容了,于是周日下午,趁小乐不在家,我悄悄地翻开了她的作文,真是好奇心害死九只猫!(在此向小乐表示歉意,没经同意就动了她的东西。)鉴于小乐很少上网,也较少看我博客(这博客是写给长大的小乐看的),所以等她收到我的歉意时,估计已经长大了,也不会怪我偷看并收录了这篇文章,因为这的确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点让我小感动。虽然部分细节和年龄上做了改动,就全当是“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吧”。
分享的快乐
作者:小乐
六岁的孩子问妈妈:“什么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妈妈笑而不语,让孩子自己思考。“
嗯,是吃到天下最美味的食物吗?还是一条条漂亮公主裙?或者是一屋子的公仔玩具?”
孩子没有答案,问题也被搁下。
几个月后,妈妈和朋友组织去贫困山区做义教,并给山区孩子捐赠文具衣物。妈妈在客厅整理物品,也让孩子找一些东西来捐赠。孩子兴致勃勃进了自己的房间,只是拿出来的东西实在让妈妈无语:脏兮兮的布偶、没有胳膊的芭比、掉页的书本……
“宝贝”,妈妈温柔地说:“这些都是你不要的吧?”
“嗯”孩子任性地点头。
“你肯定不希望小朋友送你礼物时送些他们自己都不要的东西吧,我们是不是也要挑些好的呢?”
当孩子把心爱的公仔小心翼翼地放进箱子里时,妈妈没有注意到,孩子的眼睛里闪动的泪花,——那是孩子出生以来,一直陪伴她的公仔熊。她幼小的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咯吱”碎了。
某天放学后,孩子在餐桌上发现了一部相机,便好奇地打开看着。里面是妈妈义教时拍的照片。山区的孩子们手捧棒棒糖,黑黝黝的小脸上绽放着花朵,就像山中旷野的阳光,那么朴素温暖,那么真实动人。照片上有一个与孩子年纪相仿的女孩,腼腆地向镜头微笑,她怀中捧着孩子捐赠出的那个心爱的玩具熊。女孩紧紧地抱着,就像抱着世上最珍贵的宝物,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在脸上弥漫。
孩子突然笑了,是发自内心的愉快。她心中不再因最心爱的玩具不在而空落落的,而是被一种柔软的东西填得满满的,瞬间,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当孩子看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玩具,正以同样的方式带给别人快乐,她突然明白世界上最快乐的不正是……
这个孩子就是我,六岁那年,我明白了分享是世界上最快乐最美的事,它无法用物质衡量,亦不能用金钱对比,因为当你送出一份快乐时,这快乐就变成了两份!
今天中午吃饭时,小乐跟我说她的同桌平时只知道小乐的作文在班上算写得好的,但没真正看过。上午翻阅了她的作文本,不自禁问:“写的真好,你是专门跟人学了写作吗?有什么窍门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呢?
小乐告诉同桌,首先没去什么写作培训班,要说跟什么人学,那就是较多的课外阅读,阅读让自己文思敏捷。听到这儿,我帮小乐补充一句:还要有颗敏锐而细腻的心。同样一本书,一篇好文章,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不同的人阅读或经历,效果也会不同,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也将左右你对文章的吸收和对身边事物的理解。
说起阅读,记得小乐三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她在我枕头底下看到几本杂志,问我为什么把它们藏在这里。我告诉她,这是我大学就开始每期都买的《读者》。我很喜欢,所以常把新近的放在枕头底下,有空就翻翻。那天晚上,在小乐的枕头下,也看到两本小图书,我问小乐为什么要把书藏在这儿,小家伙答,那是她心爱的“小读者”,有空,她也要时常翻。当时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觉得小家伙又可爱又好笑。
小乐上小学后,由于每天都写作业,晚上我也去不了哪儿,于是大多数的这个时间段,就在家的某个安静的角落阅读。因为有了孩子,教育类型的书成为我阅读书目中增加得最多的,当然其他的也泛泛地阅读,甚至小乐的儿童、少儿读物也都被我看了个遍。而小乐也时常从我书架上取出书本。这样,我们共同的话题也增加了许许多多,于是我们之间又多了一层亲密的关系——书友。
阅读让我们共同感慨:好书真多!能写出一手好文笔的人真多!不同的书展示着不同的心灵,因此,我们在阅书的时候,就邂逅了不同人的人生故事。
我自高中起,就有了陆续写日记的习惯,有了小乐后,写的内容大多以记录小乐成长为主。自从有了博客,把记录小乐成长的内容作了分类,隔一段时间就发自内心地想写点什么。
小学的小乐,有次见我奋笔疾书,便感慨道:“要不是得完成作文作业,我才不会主动去另外写呢!”
我对小乐说:“文章是由文字组成,文字是用来记录事情、表达情感的,等你哪天真的有了想用文字表达的冲动,你就不会非得等着老师布置,而想主动去写了,那时候你就知道写作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了。”
今晚不是周末,小乐说老师布置了两个标题:“在乎”和“陪伴”,任选一个。我问她想好写哪个了吗?小乐答两个都想写,虽然暂时她还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此刻,我觉得小乐应该是隐约找到了点写作的快乐,否则,不会额外地为自己增加负担。发自内心想借文字表述自己的情感——这该是一种多么好的体验!
在阅读方面,我真的有了兴趣是在大学时候,受一位要好室友的影响。她的阅读范围很广。同时,艺术史老师开出的书目,也拓展了我的阅读。久而久之,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有时,一本新书被我买来,刚在小乐面前提及,却被她相中,还不等我在首页落款,小家伙便飞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得!这本书属于她了!!虽然我时常会随即作出好东西被她人霸去的“委屈”和“愤怒”,心中却是怎样的窃喜:小家伙终于爱书并嗜好阅读了!
这次考试小乐写的这篇文章,让我也有些感动,因为内容的确基于几年前我和博客的那次义教。因为要上学,小乐没有同去,但是捐赠物品、整理书籍及为山区的小朋友写封信,小乐都做得尽心尽力,当时的我只是在做着一件自认为该做也很喜欢做的事,不曾想几年前无意撒下的一颗爱心种子,几年后,在小乐的文章里开了花。如今小乐也用这颗敏锐的心,在考场瞬间,对“快乐”进行思考时,想到了“分享”这个话题。虽然这只是一篇《分享的快乐》作文,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一种思维,一种观念,但愿这种理念真正永驻在小乐的品格中。
今晚清理了2012年下半年搬进新房子后的书柜,发现,我在晚上和睡前看的书,不知不觉积累成一段长长的书目,忽然间觉得好有收获啊!
2014年阅读书目:
《爱弥儿》卢梭(法)、《幸福之路》罗素(英)、《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退步集》陈丹青、《叩响命运的门》马小平、《如何阅读一本书》范多伦(美)、《哲学的故事》杜兰特(美)、《人生哲理录》《人与永恒》 《精神的故乡》周国平 、《哲学与人生》傅 佩荣、《艺术哲学》丹 纳
(法)、《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印)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建莉、《傅雷家书》傅雷、《妈妈请在童年这样爱我》枭帆
《感谢生命的美意》廖智、《遇见时光的慢旅行》楼媛媛、《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欧亨利
(美)、《叔本华随笔》叔本华(德)、《骆驼祥子》老舍 、《雷雨》 曹禺《妈妈课》智光(韩)、
2013年阅读书目:
《论教育》周国平、《在雪原与星空之间》《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是锦色, 我为流年》白落梅
《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龙应台、《我的人生故事》海伦.凯特(美)、《刘墉散文集》刘墉、《我的人生故事》周有光 、《林清玄散文集》、《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2012年阅读书目:
《内在的从容》周国平、《幸福了吗?》白岩松、《我的青春期与性》、《路在嘴上》卡纳基(美)、《爱的艺术》弗洛姆(美)、《宽容》房龙(美)、《家庭教育》陈鹤琴、《永不止步》《人生不设限》尼克.胡哲 ( 澳)、《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诗集》汪国真、《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一问一世界 》杨澜、《不眠之夜》卡尔西
(瑞士)、《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洪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我的零点时刻》朱军、《绿山墙上 的安妮》英德.蒙哥玛丽
(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相逢初见、回首是一生》白落梅
http://s8/mw690/001JJw84gy6O955IoLB77&690s时光在书写间流失,小乐渐渐长大。(即将上一年级的小乐)
http://s16/mw690/001JJw84gy6O955KvPV8f&690
三年级的小乐
http://s8/mw690/001JJw84gy6O955pAb567&690
四年级的小乐
http://s7/mw690/001JJw84gy6O955xjxQ66&690
http://s4/mw690/001JJw84gy6O95klEc3c3&690
五年级的小乐
http://s5/mw690/001JJw84gy6O95311pae4&690
六年级的小乐
http://s10/mw690/001JJw84gy6O95omTc539&690
初二的小乐
义教活动回顾:1、走进贫困小学
2、小乐给山区孩子写的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