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中的女子

(2010-04-02 15:51:48)
标签:

《国风》

奴隶社会

劳动妇女

弃妇

文化

分类: 雅文共赏

http://s7/middle/5ee2b087t833c44fb2e56&690

 

风中的女子

--------看《国风》中的女子形象

 

   抄了《诗经》, 我发现,在描写奴隶社会生活的《国风》中,有很多的诗歌中都出现了女子形象,且不限于一种类型,一个遭遇,而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劳动场景的烘托下,描绘了一个个饱满的女子的形象。我将取若干典型的女子形象,借以阐述对此的理解和鉴赏。

首先是劳动妇女,朴实向上

 《国风》中的诗多采于奴隶社会的民间,因而不乏描写劳动场面的诗,其中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也就不失为《国风》中的一大亮点。

 不妨以《周南. 芣苢》为例,这首歌运用重章复沓的手法,“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重叠出现,深远清新,会成了一幅真切的田间采集图。看,“采”“有”“ ”“ ”“ ”,她们的动作多轻快,一边采集,一边还唱着朴实的劳动歌,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一群劳动妇女的形象呼之欲出,她们带着围巾,动作熟练敏捷,个个勤劳向上,使读者深受感染而完全白描,不假雕琢用“赋”,更使整首诗显得诗中有画,和谐自然。

还有一类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典型的莫过于《周南.关雎》。

虽然这首恋歌是以男子的口吻表示对女子的倾慕,但从男子的眼中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形象。“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见男子时时思慕,渴望与其结成眷侣的这位姑娘的一定可爱动人。“窈窕淑女”四个字更是勾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暗示出这位少女也是一个劳动女子,但与上文所述劳动女子不同的是,这里写的是劳作中的女子是以男子回想的方式表达的,意在从另一侧面完善女子的形象。

  另外,《邶风.静女》在描述“窈窕淑女”的角度,口吻方面与《关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及思妇思夫,意义深远的一类

《国风》中,女子思念远役不归的丈夫的诗歌也不占少数。《周南.卷而》。中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思妇。诗中的女子采卷耳却采不满筐,因为她怀人情意,无心采摘。于是,她假想丈夫在返里途中骑马过冈等情景。这里的叙述口吻由女子本人转为想象中的丈夫,且全诗四章后三章与第一章进行了这种转换,女子的思夫之情真切感人。“维以不永怀”, “维以不永伤”。说不“不永怀”,却足见其“永怀”,; 说“不永伤”,也足以见其“永伤”。苦思难耐的少妇以此歌自慰,读者更是从中看出她也是一个对奴隶主所加繁重徭役充满怨恨与无奈的女子呵!

还有怨妇心酸,呼告日月的一类女子

奴隶社会女子地位不如男,妇女倍受欺凌却无法摆脱因而生怨。《国风》中就收入了不少怨妇诗。

《邶风.日月》就是一例。

“日局月渚,照临下土。”女子受尽无情丈夫的虐待,竟向日月呼告诉苦,可见其心中怨恨之深。“父兮母兮,畜我不卒。”女子遭受痛苦患难,不由向父母诉苦求救。

多么可怜无助的弱女,她的哭诉让读者也“心肝与催”。

以及弃妇心思,痴怨交织的一类

上面提到奴隶社会男尊女卑,当时的妇女不只是受欺凌,甚至被抛弃。

 

例如《邶风.谷风》

诗歌以“习习谷风”开篇,在笔者看来,不仅状写了自然环境,更是弃妇心中风雨交加的痛苦写照。女子的丈夫娶妾抛妻,喜新厌旧。女子何以忍受!可是悲愤交集的女子又是多么痴情----“不念昔者,伊余来堲”!委婉感人,一唱三叹的诗意突显了一个痴怨交织的弃妇形象,而“葑”“菲”的自喻又同时让读者了解到这位女子是那么的善良美好,她的怨是来自于当时婚姻的不公啊!

  当然,《国风》中的女子形象绝不仅限于以上这些,如还有《卫风.考槃》中沉湎于爱情,自娱自唱的热恋女子,有《邶风.终凤》中对狂放不羁的丈夫又气又爱的女子,更有《卫风.硕人》中容貌姣好的公主形象等等,无不逼真动人。我只是随意选了几个典型性格的人物,或有一叶障目之嫌,但意在领会《国风》中通过这些女子形象表达出的对当时男女关系和蛮重徭役制度等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风”中女子如风中的秋叶,脆弱又摇晃不定,随时有着被凋零冷冽的风吹走的危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