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鲁迅故居

标签:
鲁迅故居参观阳光美丽休闲 |
分类: 文化 |
人间四月天,到处生机勃勃,这个初夏,打开博客看,几乎所有博里都是满眼的鸟语花香,几乎所有人都在花堆里寻觅着初夏的美丽,在被花儿装满眼的这个季节里,我跑到西二环阜成门内大街的鲁迅博物馆,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却也感受了另一番爱国主义教育的乐趣......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很普通的小四合院,是鲁迅1923年购买,设计并居住到1926年,是鲁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后一处住所.
据说当时鲁迅急着想搬家,但他那时候经济拮据,于是借钱400银元买下四合院,经过改造翻修,才把母亲和夫人朱安接到了这里。后来许广平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来北京,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据工作人员介绍,曾经前来四合院拜谒的人数都数不清。
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一座青瓦灰墙的小四合院,门口是郭沫若写的“鲁迅故居”的牌子
右侧是东屋,是鲁迅母亲的卧室,左侧西屋是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
只能隔着窗户的玻璃外拍照,这间是鲁迅原配朱安卧室,照片能看到的是一张很宽敞的大木床,但平时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独守空房,这个旧式女子一生也没有得到过爱情,她一直守候在鲁迅的母亲身旁,直到离世,最后象烟一样消失在这个一生令她寂寞而不公平的世界,从此解脱了。
有书这样形容俩人的婚姻:“朱安和鲁迅的婚姻是一个不幸,而这种不幸似乎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
这是鲁迅母亲的卧室,把手放上去挡着拍照,隐约看到家具里摆放着其用过的瓷花瓶等物品
朱红色的大门,青灰色墙壁,离开了市中心的喧闹,四周静悄悄,过去的一切仿佛还在,连脚步都是轻轻的,生怕惊了主人一家的休息
正值人间四月天,这个小小后院,鲁迅亲手种下的丁香花开得正茂,似乎能闻到阵阵丁香的特有花香
到了后院才能从玻璃外看到屋里的景象,这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是接出的一间小屋子,北京人称这样的屋子叫“老虎尾巴”,很好听的名字。屋内一样布局简单,桌上有煤油灯、旧式的闹钟、砚台和相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诸如《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这些大家熟悉的鲁迅作品集。
昔人已去,照片中左侧屋内的一切旧物同右侧先生亲手栽种的枝繁叶茂的丁香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睹物思人,唏嘘不已!
这只猫看见只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转悠,偷偷从花丛后露出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
我喵喵地呼唤着它,它才渐渐放松警惕,从花丛后面慢慢走出来。。。
也许这只猫只是一只过客,也许它也被院里的花香气所吸引过来,稍做停留便飘然离去,留下我一个人,我在这个小院落呆了很久,望着孤伶伶的树木和z栅栏发着呆,这个寂静的小院,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在写作间歇中出来,在院子里赏花弄草的情景......
往出走,再回头一望,这个狭小的世界里,灰朦朦的天空和那颗苍老的大树给原本寂静的故居更添一分凄凉与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