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主席成了被告——和@方方 聊聊主观故意

分类: 杂谈 |
半年多前在文学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方方指责柳忠秧跑鲁奖事件,终于进入了法律程序。
方主席昨日发帖,除了继续嘲弄柳忠秧的诗作水平,还声称要将官司打到底。我并不奇怪方主席的口无遮拦毫无底线。令我奇怪的是,后面还跟了一批类似于《读书文摘》主编童志刚的文化人起哄声援,让群众看到了如今的文人小圈子现象的猥琐和卑劣。
方柳之争其实并不复杂,我们都知道方主席和柳忠秧也素不相识,起源于半年前方主席公开指责柳忠秧私下沟通湖北文联个别负责人试图参加鲁迅文学奖的评选(需要说明的是,不是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而是参加鲁迅文学奖评选的推荐资格)。
这已经是公开的贿选爆料了,如果方主席不能为该爆料举证,输掉官司是难免的。
值得我们关注的,以及法庭审理过程中必须查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方主席的公开指责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说方主席的动机是什么?
如今的各种评奖,相信多数公众都能体会到其中的猫腻。如果有实在不了解的,建议回去问问自己孩子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
方主席作为获得过鲁奖的知名作家,也参加过新概念大奖评委会成员,想必对此熟门熟路,因此方主席故作惊讶的继而义愤填膺的爆料看上去就显得动机极其可疑。
原因很简单,方主席在其担任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会成员时,至今无法对当年的韩寒获奖疑问作出合理解释,甚至无视事实力挺韩寒,却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柳忠秧批评指责,这样的双重标准外紧内松,我想除了权力受到轻视或者地位遭到威胁而恼羞成怒大发官威之外,难以有其他的合理解释了。
至于柳忠秧的诗作水平高低,不是指责跑奖的理由,作为省一级的作协主席,公开嘲讽他人的作品,也显露出了自己的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