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丧考妣与哭错坟头——与萌芽聊聊新概念
(2014-03-31 20:31:33)分类: 杂谈 |
对于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的新概念来说,首届的参赛者韩寒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或褒或贬。
自2012年方韩之争,群众们从微博上到网络下的上海政府、高级法院、市委信访、公证处等部门不依不饶地折腾了二年多,公众舆论以及形势显然已经逐渐明朗:萌芽杂志社越发被动了。
在群众们查阅了上海黄浦公证处的公证档案后,相信有关部门或者责任人已经悄悄查阅了当年的组委会评审会议纪要,如今再要以组织名义澄清韩寒的获奖属于程序合法实体正义,恐怕羞于出口。继续“以不变应万变”又招致上级部门责难。
最可恨的是那些群众们,天晓得还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尽管事情有些绕了,但问题其实并不复杂:让我们再从头开始捋捋。
友情提示1:为什么是萌芽?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办单位共有八个单位组成,萌芽只是其一;首届新概念组委会共七名成员,萌芽没人参与;首届新概念评委会共十四名成员,萌芽仅赵长天主编一人参与其中;首届新概念工作委员会共七名成员,萌芽仅副主编桂未明一人参与其中;
机构完整,职能明确:工作委员会负责操办、运作;评委会负责参赛文章评选、打分;组委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检查、监督;
问题仅仅在于:首届新概念大赛的获奖名单是由萌芽杂志社负责刊登在全国发行的萌芽杂志上。而经大赛最高权力机构组委会同意的名单上没有韩寒。理由是:这份名单的副本被保存在公证处作为公证档案。
友情提示2:提交评委们打分的入选作品来源。
首届新概念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稿件四千余份,萌芽的编辑们以及其他几位萌芽临时抓差的本地文化工作者评选出入围作品335份,再确定参加复赛作品146份;
这样就很清楚了:1999年3月27日,上海青松城大酒店的新概念评委会成员能看到的参赛作品就是这146份;复赛当晚,推举出的十位评委比对复赛作品,对初赛作品进行评分,规则是:如同意获奖,在作品上标注一个五角星;
友情提示3:韩寒究竟获得了什么奖项?
无论什么原因,1999年第5期的萌芽杂志刊登的获奖者名单上,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获得的是社会组一等奖(根据新概念大赛的规则属于违规),这个获奖名单至今没有更正。十三年后的2012年,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口头解释这大概是因为“排版错误”。作为新概念仅仅是评委会成员的赵长天如此表态,经过了大赛最高权力机构组委会的授权了吗?而在这之前的十三年间,被社会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问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错误信息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友情提示4:错误公开信息的源头是哪里?
经查阅公开资料,最初在公开媒体上报道韩寒获得新概念一等奖信息的是刊登在1999年4月12日的上海《新民晚报》上,记者沈嘉禄的报道文章《让孩子们写点真的》,其中在一个不起眼的中间段落,用了127个文字讲述了参赛者韩寒奇特的获奖经过以及笼统地表达了获得新概念一等奖。(请注意:新概念大赛的获奖名单公布是在该报道之后的萌芽杂志5月刊上)。而根据沈嘉禄事后的回忆文章,该部分报道内容来自于萌芽杂志社编辑李其纲的口头讲述(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存资料查询:首届新概念大赛貌似尚未设立总干事一职)
友情提示5:所有错误信息的交汇点在哪里?
在首届新概念大赛的过程中,关于参赛者韩寒的初赛作品的“引起编辑部一片惊叹声”、破格通知参加单独复赛、复赛地点在李其纲的客房兼临时办公室、复赛出题由李其纲亲自出题、复赛监考人员由萌芽编辑部编辑林青执行、复赛作品由李其纲接收、在组委会正式公布获奖者名单之前向媒体记者沈嘉禄透露具体获奖信息……
所有这些信息的交汇点只有一个:萌芽杂志社编辑李其纲。
而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组委会、评委会、工作委员会中,李其纲并不担任职务。
友情提示6:韩寒获奖的实体正义性在组委会。
经过查阅首届新概念大赛公证处的档案,显示完全没有参赛者韩寒的任何获奖记录。如需肯定韩寒的获奖,程序上的错误是明确肯定的。余下的就是评奖实体的正义了,因此群众们要求查阅大赛组委会的评审会议资料。
具体的说,这份能够证明参赛者韩寒究竟是否获奖的资料档案包含二个部分:1、经评委们打分评选的参赛初赛作品;2、经大赛组委会批准同意的获奖名单;
这个,可以有吗?这个是有呢?还是没有?
目前看来,显然没有。
友情提示7:逐步剥离。
如果新概念组委会的评审资料中确实没有参赛者韩寒的获奖记录,事情就简单了起来:自上而下,逐步切割。
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没有批准过韩寒获奖——脱离;
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会没有评选过韩寒的初赛以及复赛作品——脱离;
萌芽杂志社1999年第五期(总第350期)因为排版错误,补正勘误;
查阅萌芽杂志1999年第五期的校对审核清样,责任人负责;
未经大赛组委会授权,私自向社会媒体透露大赛获奖名单与信息,李其纲承担责任;
至此,对于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萌芽杂志社,公众舆论和社会负面评价到此为止。
至于组织内部的责任追究与否,由主管上级组织决定。
综上,窃以为,任何社会团体或者事业组织内的个人行为无须组织积极或被动地为此背书。尤其在新概念大赛韩寒获奖问题上,更无须学者、教授、文化界名宿被动地为此背书。
用咱群众们的朴素语言表达:要让责任者如丧考妣,别让无关人员哭错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