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司马3忌
司马3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34
  • 关注人气:3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2013-10-23 16:06:12)

首届《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参赛者@韩寒 的得奖话题,一直众说纷纭。.

在这里,本人仅仅依据几位当事人(萌芽杂志社官方、韩寒以及韩寒父亲韩仁均、赵长天、李其钢)的直接描述,就以下十个问题做简单的逻辑分析:

一、韩寒究竟投寄了几篇参赛作品?

    《萌芽》杂志社在1999.1杂志上刊登了征文启事: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言简意赅,要求明确无误。

    任何具有正常文字理解能力的读者都不会认为征文数量没有限制。

    问题在于:事后在《萌芽》的官方表达中,参赛者韩寒却投寄了二篇文章《求医》、《书店》。

    而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其的《儿子韩寒》一文中,却记载了当时韩寒“连同另外二篇一起寄了出去”。也即是投寄了三篇。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如果韩仁均的描述是准确的,那么,另外那一篇文章是什么?

    如果《萌芽》官方的描述是准确的,初审的编辑是怎么理解这种多篇投稿情况的?

    在整个征文过程中,还有其他参赛者采取了多篇投稿的方式吗?

   

二、萌芽通知参赛者的方式是什么?

    各方都坚称由于“邮路”的原因,韩寒没有收到组委会的复赛书面通知,以至错失了复赛。

    那么,《萌芽》组委会究竟是以什么方式通知入选者参加复赛的?当时的书面通知的格式是什么?同时也很奇怪为什么当年的146位参加复赛选手至今没有一个人对此表达过看法。

    而首届的另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吉林省的宋静茹是在接到了《萌芽》副主编桂未明的电话才参加了复赛。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同时,韩寒所在的上海松江二中也在老师的带队下组织优秀学生参加了大赛,但是无一进入复赛。组委会在通知或者回复松江二中带队老师初赛结果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向其通报贵校有个人参赛学生叫“韩寒”的进入了复赛?或者松江二中的带队老师为什么没有在组委会公布的复赛名单中注意到“上海松江二中韩寒”?

 

三、发现“少年天才”没来参加复赛为什么没有及时联系?

    李其纲在《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N个问号的N个回答》一文中描述: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既然如此惊叹,那么,假设没有认识这个上海松江二中的高一学生韩寒,那么有没有编辑去查阅过韩寒的报名表格是怎么填写的?有没有责任编辑问问为什么这个选手没有随其学校的老师和团队而要自己个人参赛?

    那么,1999年3月27日下午1:30,在上海南洋中学的复赛考场,发现“少年天才”没来参加复赛为什么没有及时联系?

    而在《萌芽》提供参赛选手的报名表格上是有着明确的信息的: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四、破格作品《杯里窥人》为什么不是写在组委会统一要求的“浅绿色稿纸”?

    根据几位当事人描述,1999年3月28日中午约11点许,韩寒在其父亲的陪同下赶到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大赛组委会所在地,既然多位评委惊叹于韩寒的文笔而同意给予“破格”复试,为什么接待的胡蔚莳直接把韩寒父子带进了某间宾馆客房?既然“破格”,让评委们见一见这个参赛选手总是应该的吧?

    据李其纲描述:大赛组委会为复赛选手提供了统一的“浅绿色稿纸”。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那么,韩寒的复赛作品《杯里窥人》为什么写在了普通文笺纸上?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其右上角的那个编码究竟是指的页码?常理而言,页码应该写在文稿的下部吧?

    或者是文章编号?

 

五、破格作品《杯里窥人》有其他评委们评审过吗?

    根据《萌芽》官方的描述,3月28日上午组委会的评委们已经在公证处的见证下敲定了获奖者名单,而给予韩寒的补考是在至少中午十二点之后,那么,韩寒的这篇补考文章《杯中窥人》有没有再次招集评委们进行评审?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六、1999-3-28上午在公证处见证下究竟评选出多少一等奖获得者?

    根据《萌芽》刊登在1999年第五期杂志上的文章,当日上午组委会就已经在公证处的见证下评选出了20名一等奖获得者。

    而补考选手韩寒的补考在当天的中午十二点以后,组委会“破格”授予了韩寒一等奖,那么,就应该是二十一位一等奖。

    或者在当天上午只评选出19位一等奖?

 

七、公证处的公证员究竟是什么时候走的?

    根据赵长天在接受“网易”的访谈时描述: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而在《萌芽》官方1999-5期刊登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奖揭晓》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此时公证处的公证员显然并没有离开组委会现场,那么,为什么韩寒的补考和获奖没有经过公证?

 

八、韩寒为什么没有参加大赛颁奖仪式?

    1999年3月28日下午3点,组委会在上海青松大酒店举行了颁奖大会,领导讲话,公证处发表公证词,会后获奖者集体合影留念。补考获奖者韩寒显然并没有在这个集体合影中出现。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韩寒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个重要合影仪式?

    根据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的描述: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似乎是参加了这个颁奖仪式的,而且韩仁均也在颁奖大会现场。

   

九、韩寒父子手里捧着的奖状小镜框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给的?

    根据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的描述:“我问韩寒:这个一等奖的奖状(小镜框)要不要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讲一声……”

   那么,韩寒手中的这个奖状是在什么时候发给韩寒的?韩寒至今没有拿出过这个神秘的小镜框的图片或者照片。

    其他的一等奖获得者都在集体合影留念了,韩寒父子究竟有没有参加这个重要的颁奖仪式?

 

 

十、萌芽大赛作品选登为什么直到四个月之后的第八期才开始刊登韩寒的作品《求医》?

    首届新概念结束后,萌芽杂志既开始在其出版物上连续刊登一等奖获得者的参赛作品。既然韩寒作为“破格”的特例,其参赛作品《求医》却迟迟没有露面,一直到最后的第八期才和读者见面。

逻辑十问首届《萌芽》新概念

 

…………………………………………

综上问题,实在无法以正常的逻辑得到解释。

事实上,却应了那句俗话:多个人描述同一只鬼是完全不可能一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