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道路的拥堵与通行能力的恶化,近年来已呈加速状态,从政府车管部门的新车上牌数量,到市区道路通行速度,无论是开车的还是坐车的或是骑车的,都应该有极为切身的体会。
从上个月有关部门就市区道路错峰限行征求民意起,就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与批评,也不看见有关部门作出关于该征集民意的结论说明,而昨天就有眼尖的市民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悄悄地在杭州主城区各个关键路口竖立了限行标志,虽然尚未明确何时启用,市民们却知道:有关部门总不至于只是让醒目的标志牌代替绿化树木美化城市环境。限行措施已经近到我们几乎都能听到路口值勤协警的口哨声…
客观地评价,有关部门在解决杭州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上,一直在做着长期的努力,取经、考察、研讨、挖地道,架高桥、划提前进入弯道等等,手段用尽,措施拿光,最终结果却是:举手投降!
总有人愿意把这次新出台的错峰限行措施称呼为:放开思路的新举措。
可我们的理解就是:所谓错峰限行就是动用行政手段强制减少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其实这也是一个最简单、最不是办法的办法,甚至连形容为:“黄鼠狼放屁—最后一招!”的办法都及不上。理由极为简单:错峰限行根本不是办法。动物园里的猩猩都知道:碗里的水果多得装不下的时候,就往碗外面扒拉出去一些。如今我们道路上的车实在多得几乎要全趴着不动了,有关部门才会大吃一惊。早干嘛去了?有关部门做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测算吗?有关部门发出过道路承载能力的预警吗?有关部门做过主要道路通过能力的监测吗……非要堵得连消防、急救、警车开道的首长车都走不了了,才勉勉强强地把碍眼的车辆赶出城外去?虽说现在只是错峰一个半小时,虽说只是限行二个尾号,在城市公交运输能力日渐低下的趋势下,车辆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快我们就能看到:错峰时间就会是二个、三个、最终二十四小时;限行车辆从二个尾号,到四个,六个、最终是所有尾号…
我们的城市真的需要拥有如此多的车辆吗?我们的西湖真的能够承受每天一万吨汽油的燃烧吗?如果限行错峰是仅有的措施,那么请有关部门停止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反正一没空地、二可限行车辆,继续扩建车道同时慢车道窄如扁担还有意义吗?不如节约有限的财政能力搞好城市的民生保障。不如给我们的老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不如给我们的孩子增加一些午餐营养……
如果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可信赖的交通工具,如果我们城市的规划布局是科学合理的,早晚高峰时道路上还会有如此庞大的仅仅是单人乘驾的车辆?
从法律层面上考虑,公民在交纳了各种合法的甚至仅仅是合规的费用后,被限行措施剥夺了10%甚至20%、30%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合法的政府行为吗?
从措施预期效果方面考虑,错峰限行措施的影响后果会是完全无害有效的吗?以前在出台各种交管措施时宣传的评估结论我们都应该还记得吧。
城市道路的拥堵不仅局限于杭州,然而杭州可否在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上有关部门能体现出更多的执政智慧,拿出更为环保绿色的措施,跨越更为广阔的利益边界,在改良城市道路交通能力、提倡公交绿色出行方面为其他城市做出一个表率?
限行,限制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错峰,错开的是公民的阶级等级;
因此我们明确反对杭州有关部门的城市交通错峰限行措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