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数字化档案文献中,根据上下文档推断,此信写于1938年3月20日,沈玉书写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2月18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变更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继续从事难民救济工作)的发起者之一的金陵大学教授贝德士博士(
Bates)。
Miner Searle Bates
贝德士(Miner
Searle Bates,1897-1978),1897年5月27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纽瓦克(Newark, Ohio),1920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即被美国联合基督教布道会授予传教士资格派往中国,在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任教。193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他以金陵大学副校长名义留守,负责保护金大校产。南京沦陷后,他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积极救援中国难民。1950年回美国,任教于纽约协和神学院,坚持编撰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著作,如《基督徒奋进在中国社会(1890-1950年)》等书。
贝德士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对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暴行一一作了记录(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资料获取路径https://web.library.yale.edu/divinity/nanking/bates)。1946年5月,远东军事法庭审判开庭以后,贝德士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对南京大屠杀的许多细节提供证言。
用中文名“沈玉书”和英文名“Y.S. Shen and nanking 1937"
OR "Shen Yu-shu and nanking"得以下零星信息:
(1)金陵神学院毕业生;
(2)1917年,与美国牧师马丁在屯溪上街买了一座房屋做礼拜堂,并创办“屯溪私立福音小学”(该校1929年被火毁)。至1929年,安徽屯溪卫公理会教堂牧师、助理司库。
(3)1931年,南京中央卫公理会助理司库,南京城中会堂牧师.
(4)1941年,在浙江难民总站工作。也许是在1940年8月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解散后,他参加了浙江难民总站的工作。
(5)移居美国。1944年,在美国加州将一本“新约献本”幸存本(1911年中国基督徒集资刊印并敬献给皇帝的《新约全书》,一共只有四本,后称“新约献本”)卖给了全美圣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