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利奥帕特拉的匣中珍宝

(2010-07-14 11:03:44)
标签:

王冠

埃及人

罗马人

眼镜蛇

克利奥

杂谈

文:何潇

  

一日,克利奥帕特拉出现在西得拿斯河上。

“场面可真是伟大”。莎士比亚在《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里,借女仆之口述说当时的盛景:“她坐的那只船,像一个光亮的宝座,在水上照耀得像火似的通明;舵楼是金叶做的,帆是紫色的, 而且薰得喷香,把风都挑逗得精神恍惚了,桨是银色的,随着笛声的节奏而划动。那些光滑的缆索,在她的纤手灵巧的操纵抚摩之下,也觉得得意洋洋”。至于女王本身,是言语所不能及的美妙造物:“她卧在幔帐里——透明的金线纱作的——比画家笔下巧夺天工的维纳斯都要美艳。”整个码头弥漫着从船里荡漾而出的幽香,倾城的人跑来观看。莎翁不惮使用了夸张的言辞:“那空气,若不是怕造成真空,也会跑去观看克利奥帕特拉,使自然界发生一个空隙”。

 

罗马人着了迷

作为凯撒的征服者、安东尼的情人、埃及最后一任统治者以及爱西斯女神的化身,克利奥帕特拉是那个时代的风格偶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西德拿斯河上的惊鸿一瞥,她俘获的不是一个安东尼,而是全城的罗马人。在留存下来的文字、壁画及雕塑中看到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个实至名归的“风尚女王”,或曰“金字塔时代的混搭主义者”。她穿罗马式丝质袍子与埃及式无袖宽松上衣;梳希腊式发髻,带埃及假发与王冠;拥有在西方时尚史学家看来,“只有在传奇里才会出现的衣橱和珠宝箱”。

    尽管罗马城的妇女与尼罗河畔的女人一样热爱珠宝与黄金制成的首饰,但她们想拥有女王那样的百宝箱是困难的。这不仅因为埃及是“黄金之国”,也因为在罗马,黄金与珠宝并非时刻都能得到赞美。在一些崇尚朴素德行的哲人那里,珠光宝气经常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塞内加在《论德行》中取笑佩戴巨大珍珠耳环的女人,“把耳朵当牲口使,一只耳朵上挂了两三个庄园”;普林尼在《博物志》里提到一种细长项链,从脖子上一直垂到胸部和腰部,是娼妓和“为性爱而活”的女自由民最热爱的首饰。男人们不戴珠宝首饰,只戴图章戒指。戴手镯的男人是尼禄皇帝和那些脂粉气十足的花花公子们——在正派的文人看来,“他们的穿戴有时看起来比疯子还要丢人现眼。”

相较于罗马人,埃及人对于首饰的态度宽容多了。在古埃及的壁画中,不论男女,都佩戴着或多或少的饰物。首饰既是装饰品,也是辟邪物,因此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埃及人相信这些神圣装饰物具有庇佑自身的作用,即使下田耕作的时候,很多人也不愿取下这些由彩珠、皮革和金属制成的斑斓之物。所有饰物都被赋予了政治与宗教的含义。安可禾是生命神圣的象征,通常只有国王、王后和众神才拥有;眼镜蛇是埃及国王们专有的象征, 被装饰在王冠和鹰状头巾上 ;甲虫也被认为拥有庇佑能力,埃及人称其为“ 圣甲虫”。中王国时,有身份的人在甲虫一侧刻上姓名和职业,这就是金字塔时期象征身份的名片。

皇族亦相信饰物的神圣力量。克利奥帕特拉及之前的许多埃及统治者, 都戴一种结构复杂的头巾。将其剖成细部来看,是一句“天佑吾王,世代昌隆”的吉利话。头巾上插着两根羽毛,代表着佩戴者的高贵身份;饰有太阳、圆球和公羊角,这代表着繁育;另有一些护身符则象征庇佑,譬如鹰眼,象征着鹰神希洛之眼。在伯斯科雷阿莱考古区1964年发现的一个盘子上,可以看到一副名为“克利奥帕特拉”或“非洲”的胸像。画中人穿着质地轻柔的裙子,头戴象形头饰,其上饰有眼镜蛇与獠牙的图案。在她的手上,有黑豹、雄狮和蟒蛇的图形装饰——这叫人联想到女王的情人马克·安东尼,他曾宣称自己是大力士赫拉克利斯与酒神迪奥尼索斯的化身。

    人们相信埃及艳后的每件衣服都是“亚麻布里镶上金丝”的,可在许多画中,克利奥帕特拉经常穿着传统的衣服。有时候,这服装的款式甚为简单:一袭贴身长裙,用两条背带系在双乳之下。可女王的首饰匣里有珍宝——一顶装饰有鹰、蛇和圆镜图案的黄金王冠,一副镶满蓝宝石与红玛瑙的乌塞克项链,一双黄金打造的眼镜蛇手镯,她让罗马人着了迷 。

 

    永恒之神肌肤的颜色

在《时装生活史》的作者普兰温·科斯格拉芙看来,珠宝与饰物应该被视为当时埃及人服装的一部分,这或因为“服装本身没什么装饰,有时几乎到了寒碜的程度。”项链、臂环、手镯和脚镯通常用金子来制作,配合珊瑚、珍珠、玛瑙和石华等物——黄金在其中起到了主力作用,人们把贝壳、珠子、花朵和宝石镶入黄金,做成项饰佩戴。相较之下,银子显得不那么重要。银子很少用来制作珠宝,更多的被用在装饰和点缀上,打成薄片,作为塑像、家具和小玩意的镶饰。埃及人把银子称为 “白色金属”,相信神的骨头由它构成;而金子在金匠们的眼里是“神的肌肉”。这大约因为埃及人笃信颜色的意义——白色象征幸福,绿色蕴藏了青春与生命,黄色则代表了黄金,它是永恒之神肌肤的颜色。这也解释了皇室对于黄金的热爱——这份至死不渝的热情令这些高贵的人们最终自食其果,源源不断的盗墓贼让他们在长眠之后依然得不到安宁。

     L.巴顿(Barton )在1961年所著的《舞台历史服装》中,提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配饰。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埃及式衣领、宽大的手镯与护腕、印章戒指、埃及或罗马式大耳环,以及各式装饰性腰带,有彩绘羽毛的、亚麻绣花的、也有金属装饰的。在这所有的物件中,衣领从不缺席,女王几乎在所有场合都佩戴它。以今天的目光来看,这种埃及式衣领在设计风格上颇为夸饰——将其称为披肩或许更为合适。经典的埃及领是圆且扁的大披肩,自喉部下方向两肩扩展,一径延伸到胸部。款式不分男女。衣领由订珠制作,采用编或串的方式,做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订珠通常使用陶制品、贝壳或是更为珍贵的矿石,譬如玛瑙和黄金。不同材质的珠子相互搭配,呈现出领上的一片斑斓。

    若逢正式国事,克里奥帕特拉的穿着会较平日隆重些。在普鲁塔克的描述中,女王通常穿“一件爱西斯女神一样的裙子,这令她看来宛若新女神。”这爱西斯女神的裙子究竟是什么样呢?普鲁塔克这样说:“这裙上多种色彩融合交织,因为女神的力量是‘化为一切,源于一切’:明与暗、火与水、生命与死亡”。在另一位作家卢修斯的想象中,这位埃及女神对首饰的挑选同样精心,《金驴记》里有这样的句子:“浓密的发卷轻覆在她可爱的颈上,她的头上有百花编织的花环。在其眉毛上方,是一面形似圆镜,或曰明亮如满月的圆形饰物,这告诉了我她高贵的身份。”

    不论埃及艳后个人偏好如何,出席国事时,有几样配饰是必备的:项链、假发和王冠。托勒密王朝的女王经常戴的王冠有三种款式。其中一种可以在克利奥帕特拉位于丹达拉棉神庙的半身浮雕里看到。这是一款爱神哈索尔式头饰,由秃鹫与牛角的图案组成。另一种流行的头饰,是被称为MODIUS的小王冠。王冠分为三层,底部由眼镜蛇环绕而成;其上是女神哈托尔的犄角和太阳形状的圆盘;最上方靠近前额的位置,是秃鹫头形状的装饰,其侧秃鹫之翼一直延伸到耳际——这是母神穆特(MUT)的象征。第三种,被称为娜菲蒂蒂(Nefertiti),由高密度重金属制成,头部前方饰有蛇形图腾。

    但“尼罗河的蛇”终究不是循规蹈矩之人。在其加冕礼上,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传统双王冠最终被舍弃了。出现在加冕典礼上的,是以古老皇室徽章为装饰的新式王冠——这新鲜东西后来被赋予了饶有意味的别名:“ 两大强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