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斗百草

(2010-03-16 16:32:06)
标签:

斗草

礼志

风格中国

杂谈

分类: 风格中国

文:麦小麦

 

说到斗草,真是一种从古到今长盛不衰的游戏。

清人金廷标有一幅画《群婴斗草图》:一群胖乎乎的小男孩在大树下、草地上玩得不亦乐乎的,最前面那两个男孩一人拽着一头草,使出吃奶的劲,玩的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斗草游戏?他俩旁边,有个穿绛红小褂的男孩正在地上拔草,后面几个孩子有的在弯腰寻找合适的草,有的在比较自己篮子里的草,还有一个孩子用衣襟兜了一兜草正跑过来……

斗草,又叫“斗百草”、“蹋百草”,是一种以草为比赛工具的游戏,多在郊游或清明、端午时节进行。开始的由头大约与中草药有关,后来就变成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最早的记载约见于魏晋南北朝,在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里就提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唐宋时期斗草游戏十分流行,题为唐·韩愕撰的旧本《岁华纪丽》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这说明端午斗草的习俗已经在民间十分普遍,而唐代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里也有“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的记载,可见这游戏宫廷中人也在玩,关于安乐公主玩斗草还有不少记载与传说,唐代冯贽在《云仙杂记》卷9《灵运须》中引用《国史纂异》,说安乐在斗百草时突发奇想,命人到南海的祗洹寺剪掉维摩诘塑像的胡须,因为传说那是谢灵运的美髯,不知是不是谢灵运的胡子特别结实,能斗赢别人的草?宋代黄朝英的《缃素杂记·端午》中也说:“因笑唐家公主呆,预令驰驿剪祗洹。”其实不光是呆,更重要的是公主的权力。

斗草有两种斗法,一是武斗,就是用草茎拉扯,草断者输,这种玩法一般是孩子与普通民众,当然也包括安乐公主这样的权贵。还有一种文斗法,就是以花草之名吟诗作对,斗的是脑袋里的墨水和嘴皮子功夫。最有名的,当然要数《红楼梦》62回里里那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斗草描写。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结果豆官说香菱想男人,她俩扭打在一起,弄脏了香菱的石榴裙,引出宝玉怜香惜玉,拿了袭人的裙子来给她换。正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这是文斗,不过还是要攀花折草,一边玩一边要以手中的花草为证。《镜花缘》70回《斗百草全除旧套,对鲜花别出心裁》,聪明的孟紫芝提了个新建议:“这斗草之戏,虽是我们闺阁一件韵事,但今日姐妹如许之多,必须脱了旧套,另出新奇斗法,才觉有趣。”而这有趣的法子便是“大家随便说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着字面对去”,比如 “古人有一对句对得最好:‘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假如耕姐姐说了‘铃儿草’,有人对了‘鼓子花’,字面合式,并无牵强。接者再说一个或写出亦可。如此对法,比旧日斗草岂不好玩?”孟紫芝提议的斗草,纯以花草之名与诗文修养来斗,完全不必折花弄草,说来还真是比香菱这帮小丫头环保多了。25位姑娘斗出了许多绝对,如“长寿”对“半夏”、“金盏草”对“玉簪花”、“续断别名接骨”对“狗脊别名扶筋”、“蝴蝶花”对“蜜蜂草”、“木贼草”对“水仙花”、“慈姑花”对“妒妇草”、“苍耳子”对“白头翁”……也比香菱她们的学识高多了。

诗人们也经常以这种极具春天气息的游戏入诗。白居易《观儿戏》诗中写“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描写的是七八岁的小孩子玩的斗草游戏。崔灏《王家少妇》写的是一个15岁就嫁到王家的少妇:“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天真可爱,完全就是个活泼小少女嘛。司空图在《灯花三首》中写道:“明朝斗草多应喜,翦得灯花自扫眉。”女子还在灯前画眉,便想到了明天斗草的情景,玩斗草的年龄层越来越大,玩得越来越雅。

写下百首七绝《宫词》的王建,在他的《宫词》之八十五就写了宫中斗草:“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女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捡到的花草都藏起来,到最后别人的手段都用尽了,才将袖中藏的香草郁金拿出来,肯定就稳赢不输了,一个天真而又十分好胜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刘禹锡有首《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想和吴王玩一把斗草,居然还想要以西施为赌注,这一把可赌大了。

创作时间已不可考的《宫词丛钞》之第十八,也是一首与宫中斗草有关的诗“美人背看内园中,犹自风流着褪红。为赌金钱争百草,急行遗却玉珑璁。” “玉珑璁”是一种类似“玉搔头”的簪类首饰,为了斗草,跑得簪子都掉了,这里的斗草可不是斋斗,是要赌钱的。

说到赌,肯定就不光是妇女游戏,李商隐《代应二首》“昨夜双沟败,今朝百草输。关西狂小吏,唯喝绕床声。”还有李白的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这赌注是“珠玑满斗”,也不是小赌了。

到了宋代,斗草之戏更加普遍,以斗草入诗也随处可见。北宋词人晏殊也有一首与斗草有关的《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桑田小径遇到邻居女伴,那么灿烂的笑容,正要调笑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梦,她自己却说了,早上起来就赢了斗草,可不让人开心死了。晏几道有首《临江仙》也提到“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李清照《浣溪沙》中有“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可见斗草是当时妇女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穿针引线荡秋千一样不可或缺。

一种如此简单的游戏居然已有千年历史,不由得又俗套地感叹一下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这种游戏可繁可简,老少咸宜,既能纯娱乐,也可以变身为赌博行为,加之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本应可以继续流传下去。可惜今天的城市孩子,惟一看得到青草的机会估计只有在公园里、城市绿地上,哪里还有机会拔来斗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