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010-01-27 15:35:53)
标签:

团年饭

除夕守岁

屠苏酒

压岁钱

杂谈

分类: 风格中国

文:穆赫然

 

除夕“守岁”,是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节和不眠夜,所以在民间又叫做“长寿夜”或“熬年”,这是属于我国“年文化”中所特有的一种文化习俗。《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由此可见,最早的守岁活动,应该要追溯到唐朝。翻开《全唐诗》,许多诗人都对守岁习俗有过很详细的描写: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喧一夜隔,客鬓两年摧。

 

这是唐朝诗人李德裕对人们除夕守岁一夜不眠的具体描述。至于说皇宫之内或一些富贵人家,除夕守岁也自然要比普通人家豪华得多。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朝另一位诗人杜审言也同样写有一首《守岁》诗,把那些达官贵人守岁时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到了宋朝,守岁之事遍于城乡,已经成为国民普及行为,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则表现了孩子们除夕守岁时的喧闹场面。而那本纪实性的《东京梦华录》也有“(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的描写,已和我们今天的守岁流程大致相同。

 

守岁之首,先要祭祖。古时,祭祖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祭祖完毕后,从守岁活动与其说人们是守着岁,不如说是守着一桌团年饭来得更贴切些,因为一切流程都要围绕着阖家吃团年饭而展开的,毕竟“民以食为天”,生在美味国度中的国人,又怎么可能枯燥的等待新年的到来呢?所以这桌团年饭成为了守岁活动的载体,并且为了延长这顿饭的时间,千百年来所加入的花样和名堂都不少,除了常规的如“年年有余”这种宴席套菜外,团年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饺子、馄饨以及长面,而且各有其吉利的讲究。北方人所爱吃的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而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所以深得国人的喜欢。而南方人所钟情的馄饨,却是取其“新岁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而馄饨就是对于一种中国式的世界观的具体诠释。而南北皆通行的长面,由于其面身既长且瘦,而守岁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有增福长寿的意义,所以除夕吃面,也是预祝长者寿长百年的极好兆头。主食吃完后,吉利话还没有说够,于是还必须要上守岁时所必备的糕点瓜果,比如吃枣,预示着“春来早”,吃柿饼,预示着“事事如意”,吃年糕,代表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杏仁,意为“幸福人”,吃长生果,则象征着“长生不老”了。

 

除了吉利食物,在守岁的团年饭桌上,自古还流传着一种“守岁酒”。守岁酒,又叫屠苏酒,这是守岁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这大概是由于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吃完团年饭后,讲究的是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全部都吃完后,晚辈开始给长辈拜年贺寿,而长辈同时应发给晚辈压岁钱。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压岁钱发完后,小孩子可以下席出去玩耍,而大人们则需要团聚在桌前,说说笑笑,给老人敬酒叙话,一直要等到新年鞭炮的到来——当午夜交正子时,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孩子们在屋外放爆竹,欢天喜地,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守岁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嘉时吉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