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翱翔似燕轻
(2009-12-17 15:59:52)
标签:
冰床冰嬉冰上运动旗门努尔哈赤浑河礼志杂志文化 |
分类: 风格中国 |
文:慕赫然
人们喜爱冰雪,是把它作为一种冰清玉洁的圣洁象征,而历代的统治者们,似乎也罕有不喜爱冰雪的,这其中,清朝皇帝的表现算是最突出的——他们对于冰雪的热情,远远超过历代皇帝,为此,他们还特别开展了最为隆重的皇家冰上运动会。
清朝宫廷的皇家冰上运动会被称为冰嬉,也是古代冰上运动的总称,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冬运会。也许和满清的发源地有关吧,清朝皇帝特别喜欢冰雪运动。据《满洲老档秘录》记载:清天命十年(1625年)正月初二,太祖努尔哈赤在浑河冰上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这一天清早,宫内福晋(妃嫔们)和朝廷贝勒及其夫人们,穿着皇上赐的朝衣,戴上皮肩领和狐皮大帽,拥护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滑冰比赛有速滑、花样溜冰。冰上射箭以及冰上武术等。有一种“双飞舞”,两人在冰上舞蹈,表演出各种姿势,舞姿优美轻盈,极为好看。冰上的武术花样繁多,有叠罗汉,耍刀等等。到冰上比赛的不仅有操练的熟的兵士和随从侍卫,也有贝勒的夫人和众兵丁的妻小。努尔哈赤常常高兴地以金银重赏上场的人,优胜者赏20两白银、l两黄金,掉队的也分到赏银3到5两。他还在冰上设宴款待众人,直到黄昏才乘兴回宫。
清兵入关后,冰上运动更加蓬勃发展,乾隆皇帝甚至在《冰嬉赋序》里把冰嬉称为“国俗”,甚至明确指示“冰嬉活动为国制所重”,于是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清朝宫廷便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在西苑三海举行一年一度的冰嬉活动——
由于皇帝要亲临观看运动会,所以在举行冰嬉活动之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内务府要先期派太监用水泼洒冰面,保证冰面平滑如镜,然后摆放好礼炮,设立旗门,待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择一良辰吉日,皇帝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亲临冰场,观看表演。每年,冰上运动的地点均不固定,要视冰层的薄厚、坚硬程度以及冰面的光滑程度而定,有时在五龙亭附近,有时在阐福寺附近,有时选定在瀛台,总之要保证滑雪场地的完美。待到万事俱备,皇帝便乘坐着大冰床御驾亲临了——冰床豪华气派,底座犹如龙舟,两面描金绘彩,冰床底部安装两根长形角铁。龙舟上矗立一个方形木棚,棚外贴着黄缎,上接金漆宝顶。棚两侧各有玻璃窗一扇,棚内设雕龙宝座,后部有两根横杆。冰床在众人的推动下,滑行如飞”(《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乾隆皇帝就有一座特制的冰床,供他冬日时在太液池上乘坐滑行,观赏银装素裹、苍茫浩渺的雪景。
冰上运动,第一项就是“抢等”,即现在所谓的速度滑冰。发令官站在皇帝的御用冰床旁,手举小旗,连晃三下,算是发出的信号。运动员由八旗兵组成,他们足蹬一种底部绑着铁条的简易冰鞋,身穿箭衣,在距皇帝冰床三里外的起始点一字排开,等待号令——“轰”一声礼炮响,撼天动地。运动员听到号令后,如离弦之箭,蜂拥而出,向皇帝的冰床方向飞驰而去。一时间,冰面上冰花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分外耀目。众运动员按先后顺序站在皇帝的冰床前,依次向皇帝行礼,最先到达皇帝冰床的运动员便是头等,能够得到皇帝亲赐赏品(《养吉斋丛录》)。道光皇帝观看抢等比赛时,有这样一句诗:“爆竹如雷般,池冰若砥平。”算是难得的纪实之作。
第二项比赛是“圆鞠之戏”,即今天的冰球比赛。八旗士兵分成红、黄两队,每队数十人,选出统领,分位站立,争抢一球,球为圆形,用羊皮制成,内充气,双方各设一门。当时的比赛不像今天冰球比赛那样,运动员手持球杆,用杆触球,而是赤手空拳,既可用手,也可动脚,经过数次传递,能够将球送进对方球门的一方为胜。比赛开始前,双方队员在球场中央列队站好,御前侍卫用力将球抛向空中,球由最高点下落,不等羊皮球着地,双方队员就如猛虎下山,奋勇向前,奋力争球。为争一球,十几名乃至数十名壮汉不时撕扯在一起,有时一队已得到羊皮球,另一队不甘心,便去争夺,结果双方队员被撞得人仰马翻,其场面惊心动魄。观战的王公大臣及两队的拉拉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声震四野——有时皇帝看得兴起,也会挥臂而呼,当然,皇帝并不是专一的球迷,他的加油助威,带有随机性,哪个队争得球,就给哪个队加油。清代曹雪芹的祖父、满族诗人曹寅在《冰上打球诗》中,就有这样几句生动的描述:“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小队圆。整洁一齐偷著眼,彩团飞下白云边。万顷龙池一镜平,旗门回出寂无声。争先坐获如风掠,殿后飞迎似燕轻。”
在冰上杂技表演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冰上射箭比赛。场上有一高大的靶架,溜冰人身着长袍,手持弓箭。赛场中央平行设立旗门三座,上挂彩球。由一二百名八旗兵组成的射手一字排开,手持弓箭,那威风凛凛的阵势,令人赞叹。号令一响,各弓箭手争相而出,互不相让,疾速滑向旗门,施展绝技:有的躬身施射;有的滑过旗门,来个“犀牛望月”回首疾射;有的单脚点冰,如金鸡独立,弓响箭出,身手敏捷,英姿勃勃。《清宫词》中描述道:“冰莹点点放银光,箭镞闪闪似飞蝗,健儿猿臂献身手,彩球飞落报君王。”
射箭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三箭皆中者为一等奖,皇帝将亲赐赏品。与其他比赛不同的是,即使输了比赛,没有拿到名次,皇帝也给予相应的赏赐,以示鼓励。
在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表演中,以儿童们表演的项目新颖多样,最为皇帝喜爱:单人花样滑,双人花样滑,多人叠罗汉,冰上倒立,击鼓舞刀等等,孩子们样样都行。儿童们身穿花衣,头扎小辫,憨态可掬,一会儿“哪吒探海”;一会儿“金鸡独立”;一会儿又“双飞燕”。在数米高的幡杆顶部,儿童们也能做出各种惊险、高难度的动作,一会儿是“童子拜观音”,一会儿是“凤凰展翅”;转瞬间,又变成了“猿猴献桃”,恰似空中银燕,令观者咋舌称赞。这种冰上运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协调一致,提高灵敏、速度素质和增强腿部力量都有积极作用。由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比赛形式灵活多样,因此非常适于在清朝的民众中普及。